老年性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好发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动脉血管壁弹性降低、脂质沉积增加,血管内皮功能受损,使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升高。
年龄是重要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增加,患病风险逐渐升高;遗传因素也会影响患病几率,如果家族中有冠心病患者,老年人患病的可能性相对较高。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吸烟、大量饮酒、高盐高脂饮食、运动量过少等,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的老年人,冠心病的发病几率也明显高于正常人;此外,长期精神压力过大、情绪波动频繁也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不良影响。患者会出现发作性胸痛,疼痛部位主要在胸骨后或心前区,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无名指和小指,疼痛性质多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
常用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防止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能降低血脂,稳定斑块;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单硝酸异山梨酯等,可扩张冠状动脉,缓解心绞痛症状;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可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对于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的患者,可考虑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如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能有效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冠心病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可进行康复治疗,包括运动康复、心理康复等,有助于提高心脏功能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