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护理方法一般包括规范用药治疗、保持耳部清洁干燥、控制感染诱因、调整生活习惯、监测病情变化等。
1.规范用药治疗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盐酸洛美沙星滴耳液等,用药前将药液温至接近体温,避免冷液刺激内耳引发眩晕。滴耳时患耳朝上,滴入后轻按耳屏数次,使药液充分进入中耳,保持体位5-10分钟。如果合并鼓膜穿孔,避免使用粉剂药物,以防堵塞穿孔处影响引流。
2.保持耳部清洁干燥
耳道流脓时,需用无菌棉签或医用纱布轻柔擦拭外耳道口分泌物,避免深入耳道损伤黏膜。洗澡或洗头时用耳塞或干棉球堵塞外耳道口,防止污水进入耳道加重感染。禁止用手指、挖耳勺等硬物掏耳,以防皮肤破损引发继发感染。
3.控制感染诱因
积极治疗鼻腔、鼻窦及咽部炎症,如慢性鼻炎、扁桃体炎,避免用力擤鼻,应单侧轻柔擤鼻,防止鼻腔分泌物经咽鼓管逆行进入中耳加重感染。戒烟并远离二手烟,减少烟雾对咽鼓管及中耳黏膜的刺激。
4.调整生活习惯
避免游泳、潜水等可能导致耳道进水的活动,直至炎症完全控制。饮食清淡,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增强机体抵抗力,降低感染复发风险。儿童患者需注意避免呛奶、呕吐物逆流,减少中耳感染机会。
5.监测病情变化
观察耳道分泌物的量、颜色及气味,如果出现分泌物突然增多、呈脓性且伴恶臭,或出现耳痛加剧、发热、头痛、面瘫等症状,提示可能并发胆脂瘤或颅内感染,需立即就医。定期复查听力及鼓膜情况,评估中耳功能恢复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