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形成的原因通常包括病毒性肝炎感染、长期酗酒、黄曲霉毒素暴露、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遗传因素等。
1、病毒性肝炎感染
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肝癌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慢性肝炎会导致肝脏细胞反复受损、修复,在这个过程中,肝脏细胞容易发生基因突变,逐渐发展为肝硬化,最终可能恶变成肝癌。我国大部分肝癌患者都有乙肝病毒感染史。
2、长期酗酒
酒精主要在肝脏代谢,长期大量饮酒会使肝脏负担加重。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乙醛会对肝细胞造成直接损害,引起肝细胞脂肪变性、坏死和纤维化,进而发展为酒精性肝病,如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增加肝癌的发病风险。
3、黄曲霉毒素暴露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强致癌物,常见于霉变的花生、玉米、大米等谷物中。当人体摄入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后,毒素会在肝脏内蓄积并发挥作用,损伤肝细胞的DNA,干扰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分裂,诱发肝癌。
4、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该病与肥胖、高血脂、糖尿病等因素密切相关,过多的脂肪在肝脏堆积,会引发肝脏炎症和纤维化,若病情持续进展,也可能发展为肝癌。
5、遗传因素
肝癌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如果家族中有肝癌患者,其他成员患肝癌的风险会相对较高。这可能与遗传易感性有关,某些基因的突变或缺失可能使个体更容易受到外界致癌因素的影响,从而增加肝癌的发生几率。
若出现不明原因的肝区疼痛、消瘦、乏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