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CT表现通常包括肝脏形态改变、肿瘤密度特征、假包膜形成、血管侵犯表现、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等。
1.肝脏形态改变
CT图像上可见肝脏轮廓不光滑,局部出现隆起或凹陷。随着肿瘤增大,肝脏形态失常更加明显,可能呈现不规则的肿大,边缘变得模糊,与周围正常肝组织的界限不清晰。
2.肿瘤密度特征
在平扫CT中,原发性肝癌多表现为低密度灶,少数可呈等密度或高密度。增强扫描时,肝癌的强化方式具有特征性,动脉期肿瘤明显强化,呈高密度,而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强化程度迅速下降,低于周围正常肝组织,形成“快进快出”的强化模式。
3.假包膜形成
部分肝癌周围可见完整的或不完全的低密度环,即假包膜。这是由于肿瘤生长过程中,周围正常肝组织受压、纤维组织增生所形成。假包膜在增强扫描的门静脉期或延迟期显示更为清晰,对肝癌的诊断有一定帮助。
4.血管侵犯表现
肝癌容易侵犯肝内的血管,CT可显示门静脉、肝静脉或下腔静脉内出现癌栓。表现为血管内的充盈缺损,增强扫描时癌栓无强化,与强化的血管形成明显对比。此外,还可见血管受压、变窄或移位等改变。
5.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
肝癌可发生淋巴结转移,常见于肝门区、腹主动脉旁等部位的淋巴结肿大。CT表现为淋巴结增大,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可有不同程度的强化。远处转移常见于肺、骨骼、肾上腺等部位,CT可发现相应部位的转移灶,如肺部的结节影、骨骼的破坏灶等。
若在CT检查中发现肝脏有上述可疑表现,或出现右上腹疼痛、乏力、消瘦、黄疸等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肝胆外科或肿瘤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