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骨疼痛可能由外伤、过敏反应、感染、耳部囊肿等原因引起,需针对具体原因采取治疗。
1.外伤
耳骨部位受到外力撞击、挤压、牵拉等外伤时,可能导致耳骨及周围软组织损伤,引发疼痛,严重时还可能出现肿胀、淤血甚至骨裂。
如果只是轻微损伤,可先进行局部冷敷,减少出血和肿胀,48小时后再改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和恢复;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服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缓解症状。如果损伤严重,出现骨裂等情况,需及时就医,可能需要进行固定等处理。
2.过敏反应
部分人对佩戴的耳饰材质过敏,接触后耳骨部位会出现过敏反应,表现为疼痛、瘙痒、红肿,还可能伴有皮疹。
首先要立即取下引起过敏的耳饰,避免再次接触;然后用清水清洁耳骨部位,保持局部干燥。如果症状较轻,一般脱离过敏原后可自行缓解;如果症状明显,可在医生指导下局部涂抹地塞米松乳膏、氢化可的松乳膏等糖皮质激素类药膏,或口服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物进行治疗。
3.感染
耳骨部位的皮肤破损后,细菌等病原体容易侵入引起感染,如化脓性软骨膜炎,会导致耳骨疼痛剧烈,局部皮肤发红、肿胀、发热,严重时可形成脓肿。
一旦发生感染,需及时就医。早期可遵医嘱口服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阿莫西林等进行抗感染治疗;如果局部已经形成脓肿,需要进行切开引流,将脓液排出,同时配合抗生素治疗。治疗期间要保持耳部清洁,避免沾水,防止感染加重。
4.耳部囊肿
耳部囊肿如皮脂腺囊肿,当囊肿生长在耳骨附近时,如果囊肿压迫周围组织或发生感染,会引起耳骨疼痛,通常可在耳骨部位摸到圆形或椭圆形的肿块,质地较软,边界清楚。
对于较小且无明显症状的囊肿,可暂时观察,注意不要反复挤压或刺激。如果囊肿较大,压迫周围组织引起疼痛,或反复发生感染,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将囊肿完整切除,以达到根治的目的。术后要注意伤口护理,避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