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样体切除的危害可能包括术后出血风险、咽部干燥不适、免疫力短期下降、听力变化可能、鼻腔通气异常等。
1、术后出血风险
腺样体切除手术过程中,若止血不彻底或术后患者剧烈咳嗽、过度用力擤鼻等,可能导致手术部位再次出血。少量出血可能表现为痰中带血,而大量出血则可能经口腔涌出,严重时会影响呼吸,危及生命,不过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
2、咽部干燥不适
腺样体位于鼻咽部,切除后,鼻咽部的正常生理结构和功能会发生一定改变。这可能影响鼻腔和咽部的正常通气与湿润功能,导致患者在术后感觉咽部干燥、有异物感,尤其在说话过多或环境干燥时,这种不适感会更加明显。
3、免疫力短期下降
腺样体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尤其在儿童时期,它对抵御外界病菌入侵起着一定作用。切除腺样体后,在短期内身体的免疫功能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孩子可能会更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但随着身体逐渐适应,免疫系统会重新调整和平衡。
4、听力变化可能
腺样体肥大可能会压迫咽鼓管咽口,影响中耳通气引流,导致分泌性中耳炎等疾病,引起听力下降。而腺样体切除后,虽然解除了对咽鼓管的压迫,但在手术过程中若损伤了咽鼓管周围组织,可能会在术后出现短暂的听力波动或耳部不适,不过多数可逐渐恢复。
5、鼻腔通气异常
腺样体切除后,鼻腔和咽部的气流动力学可能发生改变。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鼻腔通气过度的情况,感觉鼻腔过于通畅,甚至在呼吸时会有冷空气直接刺激咽喉部,引起不适;还有些患者可能因术后鼻腔黏膜肿胀等原因,出现短暂的鼻腔通气不畅。
腺样体切除手术虽然能有效解决腺样体肥大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但也可能存在上述一些危害。如果孩子出现腺样体肥大的症状,如长期张口呼吸、打鼾、听力下降等,家长不要自行决定是否手术,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耳鼻喉科就诊,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综合评估手术的利弊,制定适合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