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肿瘤手术后的护理对恢复及预防并发症较为重要,具体事项包括呼吸管理、伤口护理、疼痛控制、饮食调理、活动康复、病情监测、心理调节与后续治疗等方面。
1.呼吸管理
术后需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患者主动咳嗽、排痰,可通过深呼吸训练器练习腹式呼吸,每次10-15分钟,每日3-4次,以促进肺扩张,减少肺不张风险。必要时需配合雾化吸入治疗,稀释痰液利于排出。避免吸烟及接触粉尘、刺激性气体,防止呼吸道感染。
2.伤口护理
保持手术切口敷料清洁干燥,观察切口有无红肿、渗液、裂开等情况。术后1-2天可更换敷料,如果出现异常分泌物需及时就医。避免剧烈活动牵拉伤口,拆线前不要沾水,以防感染。
3.疼痛控制
术后伤口疼痛较常见,需按医嘱使用镇痛药物,避免因疼痛不敢咳嗽或活动。可采用镇痛泵、口服止痛药等方式,同时配合放松技巧如听音乐、深呼吸缓解疼痛感,但需注意药物副作用如恶心、头晕等。
4.饮食调理
术后初期以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主,如米汤、粥、蛋羹等,逐渐过渡至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如瘦肉、鱼类、新鲜蔬果,以促进伤口愈合。避免吃辛辣、油腻食物,戒烟戒酒,保持大便通畅,防止用力排便增加胸腔压力。
5.活动康复
术后早期在医护人员指导下适当活动,如床上翻身、坐起,术后1-2天可在床边站立或缓慢行走,逐渐增加活动量,以预防深静脉血栓、改善肺功能。但需避免剧烈运动、负重,防止胸腔压力骤增。
6.病情监测
密切观察体温、呼吸、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变化,注意有无胸闷、气促、咯血、发热等症状,如果出现异常需立即告知医护人员。定期复查胸部CT、肺功能、肿瘤标志物等,监测恢复情况及肿瘤复发风险。
7.心理调节与后续治疗
保持良好心态,避免焦虑、抑郁情绪,必要时寻求心理支持。根据术后病理结果,遵医嘱进行辅助化疗、放疗或靶向治疗,定期随访,严格遵循治疗计划以降低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