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呼噜有得治,治疗方法包括生活方式改变、口腔矫治器、呼吸机、手术治疗等。
1.生活方式改变
首先,要控制体重,肥胖是导致打呼噜的重要因素之一,减轻体重能有效减少颈部脂肪堆积,缓解气道狭窄。
其次,调整睡眠姿势,建议采用侧卧位睡眠,避免仰卧位,因为仰卧时舌头和软腭容易后坠,阻塞气道,侧卧位可减轻这种压迫。
另外,还需改变不良习惯,如戒烟戒酒,吸烟会刺激呼吸道黏膜,使气道分泌物增多、变稠,影响通气;酒精会松弛咽喉部肌肉,加重气道阻塞。
同时,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疲劳,保持充足的睡眠,因为疲劳时肌肉更易松弛,可能加重打呼噜。
2.口腔矫治器
这是一种由口腔科医生定制的小型装置,通常在睡觉时佩戴在口腔内。它的作用原理是前移下颌骨和舌体,从而扩大上呼吸道的空间,减少气道阻塞和振动,达到减轻或消除打呼噜的目的。口腔矫治器适用于轻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以及不能耐受呼吸机治疗的人群。其优点是体积小、携带方便、副作用少,但需要定期调整和更换,以确保治疗效果。
3.呼吸机
即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是治疗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常用有效方法。呼吸机通过面罩在患者睡眠时持续输送一定压力的气流,撑开狭窄或阻塞的气道,保持气道通畅,防止打呼噜和呼吸暂停。使用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合适的压力参数,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面罩类型并正确佩戴。呼吸机治疗效果显著,但需要长期坚持使用,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鼻腔干燥、面罩不适等情况,可通过使用加湿器或调整面罩来缓解。
4.手术治疗
适用于存在明确解剖结构异常导致打呼噜的患者,如扁桃体肥大、鼻中隔偏曲、鼻息肉、腺样体肥大、悬雍垂过长等。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扁桃体切除术、鼻中隔矫正术、鼻息肉切除术、腭咽成形术等。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去除气道阻塞的病因,改善通气状况。但手术有一定的创伤和风险,且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需要经过详细的检查评估,由医生判断是否具备手术指征,术后也可能存在复发的情况,因此需谨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