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注意事项包括调整饮食、体重管理、适当运动、监测血压等。
1.调整饮食
要减少钠盐摄入,建议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同时避免食用腌制食品、加工肉制品等高钠食物。增加钾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钾有助于促进钠的排出,调节血压。此外,还应限制脂肪摄入,减少动物内脏、油炸食品、肥肉等富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食物,选择瘦肉、豆制品等优质蛋白,同时避免饮酒或严格限制酒精摄入,因为酒精会导致血压波动。
2.体重管理
体重与高血压密切相关,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体重管理的核心是维持健康的体重指数(BMI),即BMI控制在18.5-23.9kg/m2之间。对于超重或肥胖的高血压患者,建议逐步减轻体重,每周减重0.5-1kg为宜,避免快速减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减重的主要方式是结合饮食控制和增加运动,减少总热量摄入,同时通过运动消耗多余热量,长期坚持才能达到理想的体重管理效果。
3.适当运动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降低血压、改善心血管功能。高血压患者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游泳、太极拳等有氧运动,这些运动强度适中,对关节的压力较小,适合长期坚持。运动强度要适度,一般建议运动时的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70%)的范围内,运动时间每次30分钟左右,每周至少进行5次。需要注意的是,血压过高且未得到有效控制时,应暂时避免剧烈运动,待血压稳定后再逐步增加运动强度,运动过程中如果出现头晕、胸痛等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并休息。
4.监测血压
定期监测血压是掌握血压变化、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高血压患者应在家中备有电子血压计,学会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测量前应安静休息5-10分钟,避免情绪激动、吸烟、饮用浓茶或咖啡;测量时采取坐位,手臂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位置。一般情况下,建议每天早晚各测量一次血压,早上测量应在起床后、服用降压药前、早餐前进行,晚上测量在睡前进行。同时,要做好血压记录,包括测量时间、血压数值等,以便医生根据血压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如果血压出现明显波动,应及时就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