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一吸就出血可能和多种原因有关,比如不良修复体、牙齿邻面龋、牙龈炎、牙周炎、牙龈乳头炎等,需要针对性进行口腔治疗。
1.不良修复体
不合适的假牙、烤瓷冠、充填体等修复装置,边缘不密合、形态不佳或存在悬突,会持续刺激牙龈组织,引发炎症出血。处理时,需重新评估修复体,对边缘不密合的烤瓷冠、假牙进行调整或重新制作;对充填体悬突进行打磨修整,确保修复体与牙龈组织贴合良好,减少刺激。
2.牙齿邻面龋
牙齿邻面发生龋坏,龋洞边缘不平整,易嵌塞食物,压迫、刺激牙龈乳头,导致牙龈红肿、出血。治疗时,使用牙科专用器械去除龋坏组织,制备合适的洞型,选择树脂等材料进行充填修复,恢复牙齿邻面正常形态和邻接关系;同时指导患者正确使用牙线清理邻面,防止食物嵌塞。
3.牙龈炎
牙菌斑、牙结石、食物残渣等长期堆积在牙龈边缘,持续刺激牙龈组织,引发炎症。炎症状态下,牙龈内毛细血管扩张,管壁通透性增加,吸吮时极易破裂出血。治疗时,通过龈上洁治术,即洗牙,利用超声波器械高频震动击碎并清除牙齿表面及龈沟内的牙石、菌斑;术后遵医嘱配合使用0.12%氯己定含漱液,抑制口腔细菌生长,缓解牙龈炎症。
4.牙周炎
在牙龈炎基础上,炎症进一步向深部牙周组织发展,导致牙周膜破坏、牙槽骨吸收,牙齿支持组织受损,牙龈红肿更为明显,出血症状加剧。治疗需进行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后者通过精细器械深入牙周袋,清除根面牙石及病变牙骨质;对于病情严重、牙周袋较深的患者,需开展牙周翻瓣手术,彻底清除感染组织,促进牙周组织修复。
5.牙龈乳头炎
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剔牙不当等,会损伤牙龈乳头,引发急性炎症,表现为牙龈乳头红肿、触痛明显,吸吮或触碰时易出血。治疗时,首先使用牙线、探针等仔细清除嵌塞的食物残渣;局部涂抹碘甘油,起到消炎收敛作用;疼痛严重者,可遵医嘱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缓解症状;同时针对病因进行处理,如调整修复体、纠正不良剔牙习惯。
如果患者经上述口腔局部治疗后,出血症状仍无明显改善,或伴有全身其他症状,如皮肤瘀斑、鼻出血等,则需及时建议患者进行全身检查,排查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紊乱等全身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