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的食疗原则是控制总热量摄入、减少饱和脂肪与胆固醇、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控制钠盐摄入、适量补充优质蛋白质、保持饮食规律与均衡等。
1、控制总热量摄入
冠心病患者需根据体重、年龄及活动量调整每日热量,避免超重或肥胖加重心脏负担。建议选择低热量、高纤维的天然食物,如全谷物、绿叶蔬菜及低糖水果,减少高脂肪、高糖零食及含糖饮料的摄入。长期热量过剩易导致血脂升高,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增加心绞痛或心肌梗死风险。
2、减少饱和脂肪与胆固醇
动物油脂、肥肉、动物内脏及蛋黄等食物富含饱和脂肪和胆固醇,过量摄入会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促进血管斑块形成。患者应优先选择植物油(如橄榄油、亚麻籽油),增加深海鱼类(如三文鱼、鳕鱼)摄入以补充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血脂并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3、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膳食纤维可结合肠道内胆固醇,促进其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液胆固醇水平。燕麦、糙米、豆类、芹菜及苹果等食物富含可溶性纤维,建议每日摄入25-30克。同时,膳食纤维能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稳定餐后血糖,减少血糖波动对血管的损伤。
4、控制钠盐摄入
高盐饮食会引发水钠潴留,增加血容量及心脏负荷,导致血压升高。冠心病患者每日钠盐摄入应控制在5克以下,避免腌制食品、加工肉类及调味酱等高钠食物。可用天然香料(如葱、姜、蒜)或柠檬汁替代部分盐调味,既能增进食欲又减少钠摄入。
5、适量补充优质蛋白质
蛋白质是维持心肌修复和免疫功能的重要营养素,但需选择低脂来源。瘦肉、去皮禽肉、低脂奶制品及豆制品是优质选择,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以每公斤体重1-1.2克为宜。过量摄入红肉或加工肉类可能增加心血管风险,需严格控制频率和分量。
6、保持饮食规律与均衡
定时定量进餐可避免血糖骤升骤降,减轻心脏代谢压力。建议少食多餐,将每日三餐分为5-6小餐,每餐七八分饱即可。同时需保证维生素、矿物质及抗氧化物质的摄入,如维生素C、维生素E及硒等,可通过新鲜蔬果、坚果及全谷物获取,有助于延缓动脉硬化进展。
若出现胸痛、气短或体重骤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评估病情变化,避免自行调整饮食或药物。定期复查血脂、血糖及血压指标,与医生共同制定个性化管理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