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关血液检中,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αL岩藻糖苷酶、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胆红素、白蛋白等指标可能会升高。
1.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AFP是诊断肝癌的重要指标之一。正常情况下,血清AFP含量低于20μg/L。在肝癌发生时,由于肝癌细胞可以合成并分泌AFP,导致血液中AFP水平升高。约70%-90%的原发性肝癌患者AFP水平会明显升高,动态观察AFP变化,若持续升高且大于400μg/L,对肝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不过,AFP升高并非肝癌所特有,妊娠、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活动性肝病等也可能导致AFP轻度升高。对于有慢性肝病病史的患者,如乙肝、丙肝患者,需定期监测AFP,以便早期发现肝癌。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AFP也可能有一定波动,但一般在正常范围内。
2.异常凝血酶原
正常参考值一般小于20μg/L。肝癌细胞能合成和释放PIVKA-II,在肝癌患者中其水平常显著升高。与AFP相比,PIVKA-II对肝癌诊断的特异性较高,尤其在AFP阴性的肝癌患者中,PIVKA-II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在临床中,可将PIVKA-II与AFP联合检测,提高肝癌诊断的准确性。
3.αL岩藻糖苷酶
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正常参考值为369.5-422.1μmol/L·h。AFU是一种溶酶体酸性水解酶,在肝癌患者中,血清AFU活性会升高。约80%的原发性肝癌患者AFU水平增高,而且在AFP阴性肝癌及小肝癌患者中,AFU阳性率也较高,可作为肝癌早期诊断的补充指标。
4.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
ALT和AS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当肝细胞受损时,这些酶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其水平升高。在肝癌患者中,由于肿瘤压迫、侵犯周围肝组织,可引起肝细胞损伤,从而使ALT和AST升高。正常情况下,ALT参考值为0-40U/L,AST参考值为0-37U/L。ALT和AST升高程度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程度,但缺乏特异性,其他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等也会导致其升高。对于有长期大量饮酒、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肝细胞损伤,导致这两项指标异常,应定期检查肝功能。
5.胆红素
包括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当肝癌导致胆管受压、梗阻时,可引起胆汁排泄不畅,导致胆红素水平升高。总胆红素正常参考值为3.4-17.1μmol/L。胆红素升高可表现为黄疸,患者出现皮肤、巩膜黄染等症状。在评估肝癌病情时,胆红素水平的变化有助于判断胆管是否受累以及肝脏的排泄功能。
6.白蛋白
肝脏是合成白蛋白的主要场所,肝癌患者由于肝功能受损,白蛋白合成减少,可导致血液中白蛋白水平降低。正常血清白蛋白水平为35-55g/L。白蛋白降低可引起水肿、腹水等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对于老年肝癌患者或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肝脏储备功能较差,更容易出现白蛋白降低的情况,需要加强营养支持。
建议定期进行肝癌筛查。一旦发现指标异常升高,要及时进行进一步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肝癌,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同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避免饮酒、熬夜等加重肝脏负担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