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前驱期在被动物咬伤抓伤后有类似感冒的非特异性症状及伤口附近异常感觉持续数小时至数天,病情进展至兴奋期前期出现恐惧不安对刺激敏感喉头紧缩等表现,儿童早期症状不典型易被忽视,女性早期症状与一般人群无明显差异,有动物接触史人群感染风险高需立即就医排查。
一、前驱期一般表现
狂犬病前驱期通常在被狂犬或疑似狂犬动物咬伤、抓伤后3~8周出现(存在短至1周或长达数年的个体差异),此期患者可出现低热、倦怠、头痛、恶心、全身不适等类似感冒的非特异性症状,部分患者伤口附近可出现麻木、发痒、刺痛或蚁走感等异常感觉,这是病毒在周围神经处繁殖刺激神经末梢所致,此阶段持续数小时至2~10天。
二、神经症状初期表现
随着病情进展,患者逐渐进入兴奋期前期,出现恐惧不安,对声、光、风等刺激开始敏感,当听到水声、见到光或受到风吹等刺激时,喉头会立即发生紧缩感,这是由于喉部肌肉痉挛引起,此症状是狂犬病早期较典型的神经应激表现,具有重要提示意义。
三、特殊人群特点
儿童:儿童患狂犬病时早期症状可能不典型,易被家长忽视,可能仅表现为哭闹不安等非特异表现,家长需密切留意儿童有无被动物咬伤史,若有异常表现且有接触动物史应高度警觉。
女性:女性感染狂犬病早期症状与一般人群无明显差异,但需格外关注自身健康状况,若有被动物接触史并出现上述非特异症状及对刺激敏感表现,应及时就医排查。
有动物接触病史人群:无论年龄性别,此类人群出现早期非特异症状及对刺激敏感表现时,感染狂犬病风险较高,需立即就医排查,因为其暴露于狂犬病毒的可能性更大,早期识别症状对狂犬病的防控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