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虫病由十二指肠钩口线虫与美洲板口线虫寄生人体小肠引发,传播途径主要为皮肤接触含钩蚴土壤或经口感染含钩蚴食物,幼虫感染致皮肤瘙痒起丘疹或肺部感染咳嗽咳痰,成虫感染致缺铁性贫血及消化道症状,通过粪便查虫卵或钩蚴培养诊断,常用阿苯达唑驱虫,儿童感染需营养支持并选合适药物,孕妇谨慎用药,老年人需评估基础健康状况制定诊疗方案。
一、定义
钩虫病是由钩虫寄生人体小肠所引发的寄生虫病,主要致病病原体为十二指肠钩口线虫与美洲板口线虫。
二、病原
寄生于人体的钩虫主要包含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成虫通常寄生在人体小肠上段。
三、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皮肤接触含有钩虫幼虫(钩蚴)的土壤而感染,此外,也可经口感染,即食用被钩蚴污染的食物。
四、临床表现
1.幼虫感染表现:钩蚴接触皮肤时可引发钩蚴性皮炎,出现皮肤瘙痒、红色小丘疹等症状;若钩蚴移行至肺部,可导致肺部感染,表现为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
2.成虫感染表现:成虫寄生导致慢性失血,进而引起缺铁性贫血,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还可出现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泻等。
五、诊断方法
通过粪便检查查找钩虫卵来确诊,也可进行钩蚴培养以明确诊断。
六、治疗
常用驱虫药物有阿苯达唑等。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感染钩虫病时需注重营养支持,因贫血可能影响生长发育,驱虫时应选择合适药物,并密切关注用药后的反应。
孕妇:感染钩虫病需谨慎用药,优先考量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必要时在医生评估下进行驱虫治疗。
老年人:感染钩虫病时要关注其基础健康状况,评估驱虫治疗的耐受性,综合考量身体状况后制定适宜的诊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