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型病毒性肝炎由依赖HBV复制增殖的HDV感染引起,病因是HDV感染,传播途径包括输血或血制品、母婴、性接触等,同时感染可致急性肝炎有类似乙肝症状及黄疸,重叠感染使慢性乙肝加重有发展重型肝炎风险,诊断靠血清学检HDV抗原抗体及HBV标志物,治疗针对乙肝综合并处理丁肝症状个体化,孕妇需重视母婴阻断降新生儿感染风险,儿童因免疫不完善治疗谨慎优先非药物干预并监测肝功病情。
一、定义
丁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丁型肝炎病毒(HDV)引起的肝脏疾病,HDV为缺陷RNA病毒,需依赖乙型肝炎病毒(HBV)等嗜肝DNA病毒才能复制增殖。
二、病因与传播途径
病因:由HDV感染所致,其感染依赖HBV存在才能完成复制增殖过程。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输血或血制品传播、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等方式进行传播。
三、临床表现
同时感染:若为丁肝与乙肝同时感染,可能表现为急性肝炎,症状与乙肝相似,部分患者会出现黄疸等表现。
重叠感染:当丁肝对慢性乙肝患者造成重叠感染时,可使慢性乙肝病情加重,存在发展为重型肝炎等的风险。
四、诊断方法
主要通过血清学检查,检测HDV抗原、抗体以及HBV标志物等以明确诊断。
五、治疗原则
目前主要针对乙肝开展综合治疗,同时对丁肝相关症状进行处理,治疗需依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方案。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孕妇:感染丁肝时需高度重视母婴传播风险,应遵循规范的母婴阻断流程,降低新生儿感染风险。
儿童: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感染丁肝后治疗需谨慎,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手段,避免不恰当使用药物对儿童机体造成不良影响,同时需密切监测儿童肝脏功能及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