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弧菌主要通过被污染水或食物经口进入人体,胃酸难灭时可到小肠,借菌毛黏附定植并产肠毒素使肠液分泌亢进致水样腹泻呕吐致体液电解质丢失,儿童肠道屏障弱体液调节差脱水风险高需关注补液,老年人有基础病补液要把控速度电解质平衡,有胃肠道病史人群病情可能加重需综合考虑特殊要求。
一、霍乱弧菌侵入人体
霍乱弧菌主要通过被污染的水或食物经口进入人体。胃酸通常可杀灭部分霍乱弧菌,但当摄入的弧菌数量较多时,未被胃酸杀灭的弧菌会顺利到达小肠部位。
二、小肠内的定植与毒素产生
1.黏附定植:霍乱弧菌借助菌毛等结构黏附于小肠黏膜表面,并在局部大量繁殖。
2.毒素作用:弧菌在小肠上段产生霍乱肠毒素,该毒素作用于肠黏膜细胞的腺苷酸环化酶系统,使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显著升高,进而导致肠黏膜细胞分泌功能亢进,肠液大量分泌,超过肠道的重吸收能力。
三、引发临床症状
由于肠液大量分泌,患者会出现剧烈的水样腹泻和呕吐,导致大量体液和电解质丢失。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纠正,可引发脱水、电解质紊乱,严重时可导致循环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四、不同人群的相关特点
儿童:肠道屏障功能相对较弱,且体液调节能力不如成人,发生脱水的风险更高,需密切关注补液情况,遵循儿科安全补液原则,优先选择合适的补液方式以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老年人:常伴有心血管、肾脏等基础疾病,脱水可能进一步加重原有基础疾病,如引发循环系统功能障碍等,补液时需注意速度和电解质平衡的把控,避免加重心脏负担等不良后果。
有胃肠道病史人群:原有胃肠道疾病可能因霍乱弧菌的侵袭而使病情加重,需在隔离治疗的同时,综合考虑原有病史对补液及治疗的特殊要求,以保障患者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