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下裂是男性先天性泌尿生殖系统畸形表现为尿道外口位置异常,病因有遗传因素及孕期母亲激素水平异常,分型包括阴茎头型、阴茎型、阴囊型、会阴型等,临床表现常伴阴茎下弯及排尿异常,诊断主要通过体格检查明确,特殊人群儿童需关注生长发育心理并及时就医评估病情,孕期应注重产检及时发现胎儿外生殖器发育异常情况。
一、定义
尿道下裂是男性先天性泌尿生殖系统畸形,表现为尿道外口未开口于阴茎头顶端正常位置,而是位于阴茎腹侧、阴囊或会阴等部位。
二、病因
1.遗传因素:家族中有尿道下裂患者时,后代发病风险增高,提示遗传易感性在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2.孕期激素水平:孕期母亲体内激素水平异常可能影响胎儿外生殖器发育,增加尿道下裂发生几率。
三、分型
1.阴茎头型:尿道外口位于阴茎头背侧冠状沟附近,为相对较轻类型,对排尿及性功能影响较小。
2.阴茎型:尿道外口位于阴茎体腹侧,依具体位置不同,对排尿及阴茎外观等影响程度有差异。
3.阴囊型:尿道外口位于阴囊部位,常伴阴茎下弯等情况。
4.会阴型:尿道外口位于会阴处,阴茎发育多较差且下弯明显,对排尿及生殖功能影响较大。
四、临床表现
除尿道外口位置异常外,常伴不同程度阴茎下弯,即阴茎向腹侧弯曲,影响阴茎正常勃起及排尿姿势,儿童排尿时可呈喷洒状等异常表现。
五、诊断
主要通过体格检查,观察尿道外口位置及阴茎外观等即可明确诊断,必要时结合超声等检查排除其他合并畸形。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儿童患者,需关注其生长发育及心理影响,及时就医评估病情,根据分型等情况考虑合适治疗时机,以减少对其生理及心理的不良影响;孕期应注重产检,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胎儿外生殖器发育异常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