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主要由病原体入侵引起且细菌感染常见,女性因尿道短宽直及距肛门近等致感染风险高,男性因前列腺增生等致尿液引流不畅易感染,泌尿系统结构异常致尿液滞留增风险,机体免疫力低下者易发病,医源性侵入操作可引发,长期憋尿和不注意会阴清洁等不良习惯易诱发。
一、病原体入侵
尿路感染主要由病原体侵入尿路引起,其中细菌感染最为常见,大肠埃希菌是社区获得性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约占70%~80%,此外肺炎克雷伯菌、变形杆菌等也可致病;真菌、衣原体、支原体等病原体也可引发尿路感染,但相对少见。
二、女性解剖结构因素
女性尿道短(约3~5cm)、宽且直,距离肛门较近,细菌易沿尿道上行至膀胱引发感染,尤其在性生活后、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致尿道黏膜萎缩时,感染风险显著增加。
三、男性相关因素
男性尿路感染相对少见,但存在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泌尿系统结石或先天性泌尿系统结构异常(如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时,尿液引流不畅,细菌易在局部滋生繁殖引发感染。
四、泌尿系统结构异常
如肾盂输尿管畸形、多囊肾等泌尿系统结构异常,会导致尿液排出受阻,使尿液滞留,为细菌生长提供条件,增加尿路感染发生几率。
五、机体免疫力低下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受病原体侵袭;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如器官移植后患者)、艾滋病患者等,因免疫功能受损,尿路感染风险明显升高。
六、医源性因素
导尿管留置、膀胱镜检查、尿道扩张等侵入性操作,可能将外部细菌引入尿路,破坏尿路黏膜的防御屏障,从而引发尿路感染。
七、不良生活习惯
长期憋尿会使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延长,细菌繁殖增多;不注意会阴清洁,会增加尿道周围细菌污染尿道的机会,这些不良生活习惯均易诱发尿路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