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前期通常持续数天,先现全身非特异性症状如低热、倦怠、头痛、恶心等类似感冒但更具特异性指向,还对痛、声、光、风等刺激敏感且有喉头紧缩感,曾被疑似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者伤口及神经支配区有痒、痛、麻及蚁走等异样感觉,儿童因表述能力有限需密切观察相关表现,有咬伤抓伤史者要重点关注局部异样感觉以及时识别并采取医疗措施。
一、全身不适表现
狂犬病前期(前驱期)通常持续2~4天,此阶段患者首先出现全身非特异性症状,如低热,体温多在37.5~38.5℃之间,同时伴有倦怠感,患者会感觉身体乏力、精神不振;还可出现头痛,疼痛多为头部闷痛或隐痛;恶心也是常见症状之一,部分患者会有食欲减退情况;全身不适表现类似普通感冒,但相较于感冒,狂犬病前驱期的全身症状相对更具特异性指向。
二、感官刺激敏感表现
此阶段患者开始对痛、声、光、风等刺激变得异常敏感。例如,听到较为尖锐的声音时,可能会出现明显的不适感;面对光线时,会有畏光表现;当风吹过身体时,也可能引发不适反应。同时,部分患者会出现喉头紧缩感,自觉咽喉部发紧,影响正常吞咽口水等动作。
三、伤口局部异样感觉
若患者曾被疑似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咬伤或抓伤,在伤口愈合的伤口及其神经支配区域,会出现痒、痛、麻及蚁走等异样感觉。这是因为狂犬病病毒在伤口局部周围神经组织中繁殖,刺激周围神经元所致,这种局部异样感觉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对狂犬病前期的诊断有一定提示意义。不同年龄人群在狂犬病前期症状表现上可能无显著性别差异,但儿童由于表述能力有限,需密切观察其是否有低热、精神状态改变、对感官刺激异常反应等情况;有被动物咬伤抓伤病史的人群需重点关注伤口局部的异样感觉出现情况,以便及时识别狂犬病前期表现并采取相应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