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发现小朋友患肺结核后需立即向当地疾控中心及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并将患病儿童安置单独房间隔离,对密切接触者开展结核菌素试验或γ-干扰素释放试验等筛查,对患病儿童活动过的场所用含氯消毒剂等全面消毒,向家长和教职工开展肺结核防治知识宣教,患病儿童送定点医疗机构规范抗结核治疗,对筛查出的潜在感染者由专业医生评估是否需预防性服药等干预。
一、及时报告与隔离
幼儿园发现有小朋友患肺结核后,需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及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同时将患病儿童安置在单独房间进行隔离,避免其与其他儿童密切接触,因肺结核主要通过飞沫传播,隔离可显著降低疾病在园内的传播风险。
二、接触者筛查
对与患病儿童有密切接触的其他小朋友和教职工开展筛查,常用筛查方法有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或γ-干扰素释放试验等。通过这些检查能尽早发现是否感染结核菌,因为密切接触者感染风险较高,早期筛查可及时介入后续处理。
三、环境消毒
对患病儿童活动过的教室、宿舍等场所进行全面消毒,可使用含氯消毒剂等对空气、物体表面等进行消毒。结核菌在外界环境中能存活一定时间,消毒能有效减少环境中结核菌的存活量,降低传播几率。
四、健康宣教
向家长和教职工开展肺结核防治知识宣教,告知家长肺结核的传播途径为飞沫传播,症状多为咳嗽、咳痰超过2周等,让家长知晓孩子出现相关疑似症状要及时带孩子就医;向教职工宣教园内卫生管理要点,提高大家的防范意识,共同做好园内防控。
五、医疗干预
患病儿童应及时送往定点医疗机构接受规范抗结核治疗,遵循专业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对于筛查出的潜在感染者,由专业医生根据其具体情况评估是否需要进行预防性服药等干预措施,由于儿童免疫力相对较弱,及时恰当的医疗干预有助于控制病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