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具传染性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少数经消化道感染,免疫力低下者感染后发病及传染性相对更高,现代医学可治愈,遵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抗结核治疗原则规范用药大部分活动性肺结核可愈,不规范治疗可致复发成耐药结核,特殊人群治疗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肺结核的传染性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其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播,当肺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时,会将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排放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后可能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此外,饮用带菌的牛奶经消化道感染等其他传播途径较为少见。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人都会立即发病,只有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时,才可能发展为活动性肺结核并具有传染性。例如,艾滋病患者、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等免疫力受损者,感染后发病风险及传染性相对更高。
二、肺结核的可治愈性
现代医学中,肺结核是可以治愈的疾病。只要患者能遵循“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的抗结核治疗原则,规范使用抗结核药物,大部分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能够治愈。抗结核治疗通常需要较长疗程,一般为6-9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具体疗程需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无耐药等情况由医生制定。经过规范治疗后,患者的症状会逐渐缓解,痰菌可转阴,病灶也会逐步吸收或纤维化。然而,若患者不遵循规范治疗,如随意停药、减量等,可能导致病情复发,甚至发展为耐药肺结核,增加治疗难度。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患者,需严格按照儿科安全护理原则进行规范治疗,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老年人治疗时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因为抗结核药物可能对肝肾功能产生影响;合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以保障抗结核治疗的顺利进行并提高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