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最主要传染途径是空气飞沫传播,患者咳嗽等产生含结核分枝杆菌飞沫,健康人吸入可致感染,通风不良密闭环境中风险高,儿童、老年人、免疫低下人群更易感染,消化道传播在现代卫生条件较好地区较罕见,极少数可经皮肤伤口等传播,儿童在集体环境、老年人有慢性基础病、免疫缺陷人群需注意相关防护。
一、空气飞沫传播
肺结核最主要的传染途径是空气飞沫传播。当肺结核患者进行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等行为时,会产生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这些飞沫在空气中悬浮,健康人吸入后,结核分枝杆菌可能在其体内定植并引发感染。例如,有研究表明,在通风不良的密闭环境中,肺结核患者排放的结核分枝杆菌飞沫可长时间悬浮,增加周围人群的感染风险,尤其对于儿童、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艾滋病患者等),因其免疫力相对较弱,更易通过此途径感染肺结核。
二、其他可能的传播途径(相对少见)
(一)消化道传播
饮用被结核分枝杆菌污染且未经消毒的牛奶,可能导致消化道感染肺结核。但这种情况在现代卫生条件较好的地区较为罕见,因为经过规范消毒的牛奶能够有效杀灭其中的结核分枝杆菌,降低感染风险。
(二)其他特殊情况
极少数情况下,结核分枝杆菌可通过皮肤伤口等途径传播,但这并非常见的主要传染途径。对于特殊人群而言,如儿童,因其呼吸系统发育尚不完善,且活动范围相对集中,在集体生活环境中(如学校、托儿所等)若有肺结核患者,空气飞沫传播的风险显著增加,需加强通风等防护措施;老年人若存在慢性基础疾病,免疫力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也应避免长时间处于可能有肺结核患者的密闭环境中;免疫缺陷人群(如接受器官移植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自身抵御结核分枝杆菌的能力减弱,更需警惕通过空气飞沫等途径感染肺结核,应尽量减少与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并保持生活环境通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