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前列腺炎是细菌感染引发的炎症性疾病分急慢性,病因主要是病原体经尿道逆行入侵,急性常突发高热寒战伴尿频尿急尿痛等,慢性有多发下尿路感染症状等,诊断靠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治疗主要用抗生素,急性需足量足疗程,慢性周期长可结合物理治疗,老年人需谨慎选抗生素监测肝肾,儿童少见需及时就医合理用药。
一、定义
细菌性前列腺炎是由细菌感染引发的前列腺炎症性疾病,系病原体侵入前列腺组织导致炎症反应,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临床类型。
二、病因
1.病原体入侵:主要致病菌包括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杆菌,也有葡萄球菌属等革兰阳性菌,多通过尿道逆行感染,如不安全性行为、尿道器械检查等可能增加感染风险。
三、临床表现
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常突发高热、寒战,伴尿频、尿急、尿痛,会阴部及耻骨上区疼痛,部分患者可出现排尿困难或急性尿潴留。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多有反复发作的下尿路感染症状,如尿频、尿急、尿不尽感,会阴、下腹等部位隐痛或胀痛,部分患者可伴有性功能障碍等表现。
四、诊断方法
1.病史与体格检查:询问发病过程、相关诱因等,直肠指检可发现前列腺肿大、压痛等。
2.实验室检查:尿液和前列腺液涂片镜检可见白细胞增多,尿液和前列腺液培养可明确致病菌及药敏情况,有助于指导抗生素选择。
五、治疗原则
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根据病原菌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需足量足疗程用药;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治疗周期相对较长,同时可结合物理治疗等辅助手段。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因可能合并基础疾病,需更谨慎选择抗生素,用药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及药物不良反应。
儿童:细菌性前列腺炎相对少见,若发生需及时就医,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基础上的合理抗生素使用,避免不当用药影响儿童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