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由伤寒沙门菌引起属急性消化道传染病经污染水或食物传播具传染性经粪-口等途径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起病缓慢初期体温阶梯上升伴全身不适等极期持续高热有神经消化道症状等部分患者现玫瑰疹等缓解期体温渐降症状减轻恢复期体温正常症状消失预防需注重饮水食物粪便卫生、养成勤洗手习惯及对易感人群接种疫苗。
一、伤寒的定义
伤寒是由伤寒沙门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该菌通过污染的水或食物传播,在卫生条件较差的环境中易造成传播流行。
二、传染性
伤寒具有传染性,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水源污染是引发爆发流行的重要因素,日常生活接触也可导致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三、常见症状
1.潜伏期:一般为7~14天,起病较为缓慢。
2.初期:表现为发热,体温呈阶梯状上升,可高达39~40℃,同时伴有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
3.极期:出现持续高热,神经系统可表现为中毒症状(如表情淡漠、呆滞等),消化道症状有腹痛、腹泻或便秘等,病程7~14天部分患者皮肤会出现淡红色小斑丘疹(玫瑰疹),还可能伴有肝脾肿大。
4.缓解期:体温逐渐下降,症状随之减轻。
5.恢复期:体温恢复正常,症状逐渐消失。
四、预防措施
1.饮水卫生:饮用经过消毒的水,避免饮用未经处理的地表水、井水等可能被污染的水源。
2.食物卫生:确保食物安全,生熟食物严格分开,不食用变质、不洁食物,烹饪食物要充分煮熟,防止伤寒沙门菌存活。
3.粪便管理:加强粪便管理,避免粪便污染水源和食物,防止病菌传播。
4.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手的良好习惯,尤其是在接触食物前、处理粪便后等情况。
5.疫苗接种:对于易感人群,可考虑接种伤寒疫苗进行预防,如生活在伤寒流行地区、从事食品加工、医疗等相关职业的人群,儿童接种疫苗需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选择适宜的疫苗及接种方式,以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