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杆菌是革兰氏阳性需氧芽孢杆菌呈粗大杆状链状排列无鞭毛有氧可形成中央椭圆形强抵抗力芽孢,主要分炭疽芽孢杆菌等近缘菌且前者为致病菌,可经皮肤接触、呼吸道吸入、消化道摄入感染机体,不同途径致病表现各异,免疫力低下人群需避免接触污染环境、采取防护措施并及时就医排查。
一、基本生物学特征
炭疽杆菌是革兰氏阳性需氧芽孢杆菌,菌体呈粗大杆状,大小约为(1-3)μm×(5-10)μm,常呈链状排列,无鞭毛因而不能运动。在有氧环境下可形成芽孢,芽孢呈椭圆形,位于菌体中央,其芽孢具有极强的抵抗力,能耐受高温、干燥、化学消毒剂等,在土壤中可存活数年甚至数十年。
二、分类情况
炭疽杆菌主要分为炭疽芽孢杆菌(为主要的致病菌型)以及枯草芽孢杆菌等近缘菌。其中炭疽芽孢杆菌是引起人类和动物炭疽病的病原菌。
三、致病性与感染途径
1.感染途径:炭疽杆菌可通过多种途径感染机体,包括皮肤接触、呼吸道吸入、消化道摄入等。当皮肤有破损时,接触到含有炭疽杆菌芽孢或繁殖体的土壤、皮毛等,芽孢可侵入皮肤引发皮肤炭疽;吸入含有炭疽杆菌芽孢的气溶胶等可引起肺炭疽;食用被炭疽杆菌污染且未煮熟的肉类等可导致肠炭疽。
2.致病表现:不同感染途径引发的炭疽病表现不同,皮肤炭疽会出现皮肤坏死溃疡、焦痂等症状;肺炭疽可引起严重的呼吸困难、肺炎等,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较高;肠炭疽会导致肠道出血、坏死等严重病变,出现腹痛、腹泻、血便等症状。
四、对特殊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免疫力低下人群(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患有严重基础疾病者等)感染炭疽杆菌的风险更高,需特别注意避免接触可能被炭疽杆菌污染的环境,如受污染的土壤、皮毛等。若处于可能接触炭疽杆菌的环境中,应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口罩、手套等,一旦出现疑似炭疽感染症状,需及时就医进行排查和诊断,以便早期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