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最主要传染途径是空气飞沫传播,患者咳嗽等排放含菌飞沫致健康人吸入可能感染,少见途径有消化道传播(因牛奶消毒规范现罕见)和皮肤伤口感染,儿童免疫系统弱感染风险高需避免密切接触并戴口罩等,老年人免疫力下降应保持居住通风减少不必要接触,免疫缺陷人群易发病需避免接触活动性患者并及时筛查。
一、空气飞沫传播
肺结核最主要的传染途径是空气飞沫传播。当肺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时,会将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排放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这些带有病菌的飞沫后,结核分枝杆菌可能在其体内定植并引发感染。飞沫的大小、停留时间等因素影响传播效率,较小的飞沫可在空气中悬浮较长时间,增加被他人吸入的概率。例如,相关研究表明,在通风不良的密闭环境中,肺结核患者排放的结核分枝杆菌飞沫更容易导致他人感染。
二、其他少见传染途径
1.消化道传播:饮用未经严格消毒且被结核分枝杆菌污染的带菌牛奶,可能通过消化道感染,但当前因牛奶消毒规范普及,此类传播情况较为罕见。
2.皮肤伤口感染:极个别情况下,结核分枝杆菌可通过皮肤伤口侵入人体引发感染,但这是非常少见的传播方式,并非主要途径。
三、特殊人群感染风险及防护建议
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抵抗力相对较弱,若接触肺结核患者,感染风险较高。建议儿童尽量避免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如必须接触,应保持一定距离并佩戴口罩等防护措施。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免疫力逐渐下降,感染肺结核后发病风险及病情进展风险相对较高。老年人应注意保持居住环境通风良好,减少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不必要接触。
免疫缺陷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等,其自身免疫系统功能受损,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更容易发病且病情可能较重。这类人群需格外注意避免接触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若有接触史应及时进行相关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