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挂线疗法是治疗肛瘘的外科方法,利用橡皮筋或药线机械压迫缓慢切开瘘管并借组织炎性粘连避免肛管直肠环突然断裂致肛门失禁,通过探针定位瘘管后放置挂线材料收紧固定,适用于距肛门一定范围内的单纯性肛瘘及复杂性肛瘘辅助治疗,术后要护理创面,儿童操作精细防感染等,成人防便秘保大便通畅,具有操作相对简便、对肛门功能影响较小等优势。
一、肛瘘挂线疗法的定义
肛瘘挂线疗法是一种用于治疗肛瘘的外科手术方法,利用橡皮筋或具有腐蚀作用的药线的机械压迫作用,缓慢切开肛瘘瘘管,同时借助组织的炎性粘连,避免肛管直肠环突然断裂导致肛门失禁。
二、原理
通过将橡皮筋或药线系于肛瘘瘘管处并收紧,利用其持续的机械压迫,使被结扎组织发生缺血性坏死,从而缓慢切开瘘管,在切割过程中,周围组织逐渐形成瘢痕性粘连,防止肛管直肠环因突然断裂而引起肛门失禁。
三、操作步骤
1.定位瘘管:首先明确肛瘘的内口和外口位置,通过探针从外口插入,经内口穿出,确定瘘管走行。
2.放置挂线材料:将橡皮筋或药线系于探针上,通过瘘管从内口拉出,然后收紧并打结固定,使挂线材料紧勒瘘管组织。
四、适用情况
主要适用于距肛门3~5cm内的单纯性肛瘘,以及复杂性肛瘘的辅助治疗,对于高位肛瘘可避免一次性切断肛管直肠环导致肛门失禁。
五、术后注意事项
1.创面护理:保持肛门局部清洁,定期换药,观察创面愈合情况,防止感染。
2.特殊人群注意
儿童:操作时需格外精细,避免损伤周围组织,术后密切观察有无不适,因儿童机体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仍需注意防止创面感染及过度活动影响愈合。
成人:需注意避免便秘,防止粪便污染创面,饮食上应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持大便通畅,减少对创面的压力。
六、优势与特点
该疗法具有操作相对简便、对肛门功能影响较小等特点,通过缓慢切割方式最大程度保护肛门括约肌功能,降低肛门失禁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