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准备包含患者取截石位或侧卧位并严格消毒铺巾及依情况选局部或腰麻等麻醉方式,通过肛门指诊、肛门镜检查等精准找内口,用探针从外口插入沿瘘管走向过内口后放置橡皮筋并收紧结扎,术后需保持肛周清洁定期温水坐浴及密切观察创面有无异常。
一、术前准备
1.患者体位与消毒:患者通常取截石位或侧卧位,常规对肛周皮肤进行严格消毒,铺无菌巾,确保手术区域清洁无菌,充分暴露手术部位,以降低感染风险,同时关注患者体位舒适度,依据其身体状况调整至合适体位。
2.麻醉选择:根据患者病情及耐受情况选择局部麻醉或腰麻等麻醉方式,保障手术过程中患者无痛,需充分考虑患者年龄、病史等因素对麻醉的耐受及反应。
二、找到内口
通过肛门指诊、肛门镜检查等方法精准明确肛瘘内口位置,此步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需细致操作以避免内口遗漏,不同患者因病史、病情差异,内口定位难度可能不同,要针对性准确判断。
三、挂线操作
1.探针引导:用探针从肛瘘外口插入,沿瘘管走向轻柔穿过内口,操作时避免损伤周围组织,依据患者具体瘘管情况谨慎进行探针操作。
2.橡皮筋放置与结扎:将橡皮筋经探针引导从内口引出,然后收紧橡皮筋并结扎,利用橡皮筋的慢性切割作用缓慢切断瘘管,由于缓慢切割可使肛门括约肌有代偿适应过程,能减少对括约肌的损伤,需精准把控橡皮筋的收紧程度及结扎力度。
四、术后注意事项
1.肛周清洁与坐浴:患者需保持肛周清洁,定期进行温水坐浴,一般每天1-2次,每次15-20分钟,促进创面愈合,减少感染几率。对于儿童,要特别注意坐浴水温,避免烫伤,且需在成人监护下进行坐浴;不同年龄、病史患者术后坐浴后的恢复反应不同,要密切观察并针对性护理。
2.创面观察:密切观察创面情况,留意有无出血、感染等并发症,若出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如年龄、病史等因素,加强对特殊人群创面变化的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