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性疾病主要通过血液、母婴、性传播病毒侵入人体后在肝脏复制引发免疫反应损伤肝细胞急性期部分感染者有乏力、发热、消化道症状及少数黄疸表现慢性期多数无症状仅少数有疲劳、肝区不适等非特异性表现长期不控可进展为肝硬化、肝癌等且部分感染者全程无症状需定期筛查。
一、丙肝的定义
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性疾病,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如输入被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共用注射器等)、母婴传播、性传播等途径传播。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在肝脏内复制,引发免疫反应损伤肝细胞。
二、丙肝的症状
(一)急性期症状
部分感染者在感染丙肝病毒后2-12周进入急性期,可能出现以下表现:
1.全身症状:乏力较为常见,患者常感体力不支,活动耐力下降,严重时日常生活受影响;部分人可出现发热,多为低热。
2.消化道症状:食欲减退较为普遍,可伴有恶心、呕吐、厌油等,右上腹(肝区)可能有隐痛或不适。
3.黄疸相关表现:少数患者会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和巩膜黄染,尿色加深如浓茶色,这是因为肝细胞受损后胆红素代谢障碍,导致胆红素入血增多。
(二)慢性期症状
大部分急性丙肝患者会转为慢性感染,慢性期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仅少数人有非特异性表现,如:
1.疲劳感:较常见,即使休息后仍感乏力,影响工作和生活。
2.肝区不适:部分患者可有右上腹隐痛、胀痛或沉重感,但症状往往不典型,易被忽视。
3.进展相关表现:若慢性丙肝长期未得到有效控制,病情可能逐渐进展,出现肝硬化相关症状,如腹水(腹部膨隆)、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呕血、黑便)、脾大(左上腹可触及肿大脾脏)等;进一步可能发展为肝癌,出现肝区疼痛加剧、消瘦、黄疸加深等表现。
需注意,丙肝的症状个体差异较大,部分感染者可能全程无症状,仅通过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时发现丙肝感染,因此定期进行丙肝筛查对早期发现和干预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