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前驱期有类似感冒及伤口异常麻痒痛等感觉易被忽视,急性期具恐水怕风、发作性咽肌痉挛、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等症状,麻痹期痉挛停止进入迟缓性瘫痪伴呼吸循环衰竭,儿童患病症状不典型需密切观察异常精神行为,成人急性期要避免强行喂水并依流程规范处置。
一、前驱期症状
前驱期一般持续2~4天,此期患者多有低热、倦怠、头痛、恶心、全身不适等类似感冒的症状,部分患者伤口部位可出现麻、痒、痛或蚁走感等异常感觉,这是由于病毒在周围神经轴突向中枢神经移行时引起的局部反应,此阶段症状常易被忽视。
二、急性期症状
1.恐水与怕风:是狂犬病极具特征性的典型症状。患者虽极度口渴,但不敢饮水,见水、闻流水声甚至提及饮水时均可引起咽喉肌严重痉挛,这是因为病毒侵犯脑干、下丘脑等部位,导致吞咽肌、呼吸肌痉挛。同时,患者对风也十分敏感,微风、吹风等刺激可引发咽肌痉挛发作。
2.发作性咽肌痉挛:除恐水、怕风时出现咽肌痉挛外,其他如强光、噪声、触摸等刺激也可能诱发,发作时患者表情痛苦,伴有呼吸急促、大汗淋漓等表现。
3.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患者可出现多汗、流涎、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症状,这是由于交感神经受病毒刺激后功能紊乱所致。
三、麻痹期症状
痉挛逐渐停止,患者进入迟缓性瘫痪阶段,尤以肢体软瘫较为多见。此时患者肌肉松弛,反射消失,感觉减退,同时呼吸逐渐微弱、不规律,心跳减慢,最终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
儿童患狂犬病时症状可能不典型,可能更易出现精神异常、躁动不安等表现,且由于儿童表述能力有限,家长需密切观察儿童被动物咬伤后的后续表现,若出现异常精神行为改变等情况需高度警惕狂犬病可能。
成人
成人患狂犬病时需注意在急性期恐水、怕风等症状发作时,应尽量避免强行喂水等刺激行为,可在专业医护人员指导下采取合适的安抚措施缓解患者因痉挛带来的痛苦,同时需严格按照狂犬病暴露后处置流程进行规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