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弧菌主要致病靠霍乱肠毒素,该毒素由AB亚单位构成,B亚单位介导A亚单位入细胞,A亚单位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cAMP升高致肠黏膜分泌亢进引发腹泻呕吐等,儿童肠道弱易现严重并发症,有基础病史人群处理需个性化,不良生活方式增感染风险,副霍乱肠毒素参与黏附定植助力致病,各人群因生理状态差异表现程度不同但均助力致病。
霍乱弧菌主要通过霍乱肠毒素(CT)和副霍乱肠毒素(小带联结毒素,ZT)致病,其中霍乱肠毒素是其主要致病毒素。一、霍乱肠毒素1.结构与作用机制:霍乱肠毒素由A、B两个亚单位构成,B亚单位可识别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的受体神经节苷脂,介导A亚单位进入细胞。A亚单位能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显著升高,进而导致肠黏膜细胞分泌功能异常亢进,大量分泌水和电解质,引发剧烈腹泻与呕吐,造成机体脱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病理改变。2.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儿童:儿童肠道屏障功能相对薄弱,感染霍乱弧菌后,受霍乱肠毒素影响更易出现严重脱水、电解质失衡等并发症,需格外关注补液等支持治疗。-有基础病史人群:若患者存在胃肠道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等情况,感染后毒素引发的肠道功能紊乱更难纠正,临床处理需综合考虑基础病史制定个性化方案。-生活方式相关:卫生条件差、饮用被污染水源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感染霍乱弧菌风险,进而受毒素致病影响,因此保持良好卫生习惯、确保饮用水安全是预防关键。二、副霍乱肠毒素1.作用机制:副霍乱肠毒素主要参与霍乱弧菌对肠道黏膜的黏附过程,帮助细菌定植于肠道黏膜表面,为霍乱肠毒素发挥致病作用奠定定植基础。2.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各人群:该毒素通过促进细菌定植间接参与致病,对于所有人群而言,其存在均有助于霍乱弧菌在肠道内的定植,从而增强整体致病能力,不同人群因自身生理状态差异,在感染后受副霍乱肠毒素辅助致病的表现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但本质上均助力霍乱弧菌的致病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