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防控需早期发现并管理高危人群如静脉药瘾者等,确诊急性丙肝及时规范治疗,切断血液传播(杜绝不安全注射等)、性传播(安全性行为)、母婴传播(阳性孕妇孕期监测等),高危人群定期筛查,孕妇群体由专业医生制定个性化管理方案,高危行为人群提高防护意识及时就医。
一、控制传染源
1.早期发现与管理:对高危人群定期进行丙肝筛查,包括静脉药瘾者、接受过输血或血制品者、HIV感染者、血液透析患者等,以及有不安全注射史、不洁性行为史的人群。若发现丙肝抗体阳性,需进一步检测丙肝病毒RNA以明确是否感染,一旦确诊急性丙肝患者,应及时规范治疗,因为部分急性丙肝有转慢性的可能,早期干预可降低慢性化风险。
二、切断传播途径
1.避免血液传播风险:杜绝不安全的注射行为,如不正规场所的纹身、穿刺等;避免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不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个人物品,因为丙肝病毒可通过破损皮肤黏膜传播。
2.防范性传播:保持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不洁性行为,因为丙肝可通过性接触传播。
3.阻断母婴传播:丙肝病毒阳性的孕妇需在孕期监测病毒载量,分娩时尽量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羊水等,产后避免母乳喂养时乳头皲裂导致的血液接触传播。
三、保护易感人群
1.高危人群定期筛查:静脉药瘾者、接受过输血或血制品者、HIV感染者、血液透析患者等高危人群应定期检测丙肝抗体及丙肝病毒RNA,做到早发现早干预。目前丙肝尚无疫苗预防,主要依赖上述防控措施降低感染风险。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群体:丙肝病毒阳性孕妇需由专业医生评估病情,制定个性化孕期管理方案,包括孕期监测病毒载量、分娩方式选择及产后婴儿的监测等,最大程度降低母婴传播风险,体现人文关怀的同时确保医学措施科学规范。
2.高危行为人群:有不安全注射、不洁性行为等高危行为者,应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主动远离高危行为,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及时就医检查,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