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抓病是由汉赛巴尔通体等病原体引起,通过猫抓、咬侵入人体致病,有局部和全身表现,可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诊断,大多自限性,病情重等可抗生素治疗,预防需避免被猫抓咬及定期给猫体检驱虫。
猫抓病是由汉赛巴尔通体等病原体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病因
主要是通过猫抓、咬后侵入人体而致病,猫是汉赛巴尔通体的主要宿主,约50%-90%的猫抓病患者有明确的猫接触史。临床表现
局部表现:被猫抓、咬后1-3周局部会出现红斑性丘疹或脓疱,随后形成结痂性小溃疡,常无疼痛或仅有轻度疼痛,一般直径小于1cm,大多在1个月内自愈。
全身表现: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体温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可持续数天至数周;还可能伴有全身不适、乏力、头痛、厌食等症状;约半数患者会出现局部淋巴结肿大,常见于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淋巴结可单个或多个,有压痛,一般在2-4个月内消退,少数可化脓破溃。儿童患者可能症状相对不典型,且淋巴结肿大的情况可能更为常见。对于有免疫缺陷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感染猫抓病后,病情可能更为严重,淋巴结肿大持续时间更长,还可能出现播散性感染,累及多个器官系统。诊断
病史:有明确的猫接触史,包括被猫抓、咬等情况。
临床表现:根据局部皮肤损伤及淋巴结肿大等表现初步怀疑。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能有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淋巴细胞比例可能升高;血清学检查可检测汉赛巴尔通体抗体,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抗体滴度升高有诊断意义;淋巴结穿刺或活检可发现特征性的病理改变,如肉芽肿性炎症等。治疗
大多数猫抓病为自限性疾病,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对于病情较重、淋巴结肿大明显或有全身症状的患者,可使用抗生素治疗,如阿奇霉素等,但具体用药需根据患者情况由医生决定。预防
避免被猫抓、咬,与猫接触时要注意轻柔,若被猫抓、咬后应及时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并尽快就医进行评估处理。
定期给猫进行体检和驱虫,保持猫的健康,减少其携带病原体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