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主要由肛周脓肿、特异性感染、直肠肛门损伤、克罗恩病等因素引起,其中肛周脓肿是最常见病因,约90%的肛瘘继发于肛周脓肿,特异性感染如结核杆菌等可致特殊性肛瘘,直肠肛门损伤及克罗恩病也会引发肛瘘,不同人群因不同情况易患肛瘘需注意相关问题。
肛周脓肿:是肛瘘最常见的病因。肛门直肠周围发生感染形成脓肿,脓肿自行破溃或经手术切开引流后,原发感染灶(内口)仍存留在直肠或肛管内,感染可不断由内口进入瘘管,致使瘘管周围组织反复发生炎症,纤维组织增生,最终形成肛瘘。例如,研究表明约90%的肛瘘继发于肛周脓肿,肛周脓肿未得到规范有效的处理,就极易发展为肛瘘。不同年龄段人群均可能发生肛周脓肿进而引发肛瘘,男性由于肛门腺发达等因素相对更易出现肛周脓肿相关问题,生活中不注意肛门卫生、经常腹泻或便秘等人群,肠道细菌容易侵入肛门周围组织引发感染,增加肛周脓肿及肛瘘的发生风险。
特异性感染:如结核杆菌、放线菌等感染,可形成特殊性肛瘘。结核杆菌感染时,病变进展相对缓慢,瘘管不易愈合,且容易反复发作。有结核病史或接触史的人群,发生肛瘘的风险可能增加,这类人群除了肛瘘相关表现外,往往还可能伴有结核的全身症状,如低热、盗汗、乏力等。
直肠肛门损伤:外伤、吞咽异物或肛门手术等可导致直肠肛门损伤,细菌可经损伤处侵入肛周组织引起感染,进而形成肛瘘。比如,肛门部位进行手术时,如果操作不当或术后护理不佳,就可能引发感染形成肛瘘;异物损伤肛门后,未及时处理,也容易导致感染扩散形成肛瘘。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从事特殊职业容易导致肛门损伤的人群,发生肛瘘的几率相对较高,有肛门损伤病史的人群需要密切关注肛门状况,及时发现异常。
克罗恩病:这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可累及肛门直肠,导致肛瘘的发生。克罗恩病引起的肛瘘往往比较复杂,治疗也相对困难。患有克罗恩病的患者,除了肛瘘表现外,还会有肠道炎症的一系列表现,如腹痛、腹泻、体重下降等,这类患者需要综合治疗克罗恩病和肛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