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肛可出现肿物脱出初期便后可自行回纳随病情进展排便等腹压增加时脱出且有相应特征,有排便不尽感、便秘、腹泻、黏液便等排便异常情况,长期脱肛可致肛门括约肌松弛出现大便失禁,脱出直肠黏膜嵌顿缺血坏死时引发肛门周围剧烈疼痛,脱出物刺激致肛门周围皮肤分泌物增多引起瘙痒潮湿等。
一、肿物脱出
脱肛初期,排便时可见直肠黏膜脱出肛门外,便后可自行回纳。随着病情进展,脱出物逐渐增大,排便、咳嗽、行走等腹压增加时均可脱出,且需用手推回甚至无法回纳。脱出物多呈粉红色、长柱形,表面有环状黏膜皱襞。儿童患者因肛门括约肌发育不完善等因素,肿物脱出相对常见,需注意观察脱出物的情况及回纳难易程度。
二、排便异常
可出现排便不尽感,患者总感觉直肠内有粪便未排净;部分患者伴有便秘,粪便干结难解;也有患者出现腹泻,粪便稀溏。此外,直肠黏膜脱出后刺激直肠腺体分泌增多,可导致黏液便,即粪便表面或便纸上带有黏液。老年患者因肠道功能减退等原因,排便异常的情况可能更突出,需关注其排便频率、性状等变化。
三、肛门失禁
长期脱肛可致使肛门括约肌松弛,出现大便失禁现象,表现为粪便不自主流出。儿童患者若脱肛未及时纠正,可能影响肛门括约肌发育,进而增加肛门失禁风险;老年患者因盆底肌肉松弛等因素,肛门失禁的发生率相对较高,需注意保持肛周清洁,预防皮肤损伤。
四、局部疼痛
当脱出的直肠黏膜发生嵌顿、缺血、坏死时,会引发剧烈疼痛,疼痛部位多集中在肛门周围。疼痛程度随病情加重而加剧,儿童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度相对较低,需密切观察其有无哭闹不安等表现;老年患者若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疼痛可能会对其整体健康状况产生更大影响,需及时评估疼痛情况。
五、瘙痒
脱出物刺激肛门周围皮肤,导致分泌物增多,长期刺激可引起肛门周围皮肤瘙痒、潮湿。患者常因搔抓而使皮肤破损,甚至继发感染。儿童患者皮肤娇嫩,搔抓后更易出现皮肤损伤,需注意保持肛周清洁干燥;老年患者皮肤代谢功能减退,瘙痒症状可能更顽固,要指导其正确护理肛周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