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肝炎病毒经粪-口途径传播多引起急性肝炎一般不转为慢性感染后有持久免疫力儿童及青少年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通过母婴、血液、性传播部分转为慢性可致严重疾病各年龄可感染新生儿母婴传播风险高;丙型肝炎病毒主要血液传播多数转为慢性可致肝脏病变症状隐匿需检测;丁型肝炎病毒依赖乙肝病毒复制传播途径类似可加重乙肝病情需关注合并感染;戊型肝炎病毒经粪-口传播部分致重型肝炎孕妇感染重型率高各年龄需注意饮食卫生。
一、甲型肝炎病毒(HAV)
甲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例如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水等。其感染多引起急性肝炎,一般不转为慢性,感染后人体可产生持久免疫力,儿童及青少年易感染,感染后症状包括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但多数预后良好。
二、乙型肝炎病毒(HBV)
乙型肝炎病毒传播途径主要有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如输血、共用注射器等)和性传播。该病毒感染后部分人可转为慢性感染,慢性乙肝患者可能逐渐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等严重疾病,不同年龄人群均可感染,新生儿通过母婴传播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较高,成年感染者也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三、丙型肝炎病毒(HCV)
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如输入被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共用注射器等。多数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会转为慢性感染,慢性丙肝可导致肝脏炎症、纤维化,进而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不同年龄段人群均可感染,感染后症状相对隐匿,需通过检测及时发现。
四、丁型肝炎病毒(HDV)
丁型肝炎病毒为缺陷病毒,必须依赖乙型肝炎病毒才能复制,因此常与乙肝病毒合并感染,传播途径与乙肝病毒类似,可通过母婴、血液和性传播等。丁型肝炎病毒感染可加重乙肝病情,使病情向重型肝炎、肝硬化等方向发展,感染人群需关注乙肝与丁肝的合并感染情况。
五、戊型肝炎病毒(HEV)
戊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水源污染是重要传播方式。部分戊型肝炎患者可发展为重型肝炎,尤其是孕妇感染戊型肝炎病毒时,重型肝炎发生率较高,病情相对严重,不同年龄人群均可感染,需注意饮食卫生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