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肛裂是常见肛肠疾病,多发生于肛管后正中部位,因小儿饮食中蔬果少致大便干结、排便用力或肛周皮肤娇嫩清洁不及时等引起,表现为排便疼痛、哭闹、拒排便及粪便带鲜血,可通过调整饮食、保持肛周清洁、坐浴等非药物干预,护理时要小心,若干预后无改善或加重需及时就医,还要培养小儿良好排便习惯
一、小儿肛裂的定义与常见原因
小儿肛裂是小儿常见的肛肠疾病,多发生于肛管后正中部位。其常见原因与小儿的生理特点及生活方式等有关,比如小儿饮食中蔬菜、水果摄入过少,导致大便干结,排便时过于用力,容易撑裂肛管皮肤而引发肛裂;另外,小儿肛周皮肤娇嫩,若排便后清洁不及时等也可能增加肛裂发生风险。
二、小儿肛裂的临床表现
小儿肛裂主要表现为排便时疼痛、哭闹,有的小儿可能会拒绝排便,因为排便会加重疼痛。同时,在粪便表面或手纸上可见少量鲜血。
三、小儿肛裂的非药物干预措施
1.调整饮食:增加小儿膳食纤维的摄入,鼓励小儿多吃蔬菜(如菠菜、西兰花等)、水果(如香蕉、苹果等),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软化大便,减少排便时对肛管的刺激。例如,可将蔬菜做成小儿喜欢的辅食,水果制成泥状让小儿食用等。
2.保持肛周清洁:排便后用温水轻轻清洗小儿肛周,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减少粪便等对肛裂创面的刺激,促进创面愈合。清洗时动作要轻柔,避免过度擦拭加重创面损伤。
3.坐浴:可以让小儿进行温水坐浴,每天1-2次,每次10-15分钟左右,有助于缓解肛门括约肌痉挛,减轻疼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利于肛裂创面的愈合。但要注意水温适宜,避免烫伤小儿皮肤。
四、特殊人群(小儿)的温馨提示
小儿皮肤娇嫩,在进行上述护理操作时一定要格外小心。要选择柔软的纸巾擦拭肛周,清洗时使用温水,温度以37℃-40℃为宜。同时,要密切观察小儿肛裂创面的情况,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非药物干预后,肛裂创面没有改善甚至加重,如疼痛加剧、出血增多等,要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并且要关注小儿的生活习惯,培养小儿良好的排便习惯,定时排便,避免大便干结情况的频繁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