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是肛管或直肠与肛周皮肤形成含内口瘘管外口的异常通道可反复流脓肿痛等其病因主要为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及肛腺感染临床表现有肛周流脓肿痛瘙痒分类按位置分低位高位按与括约肌关系分肛管括约肌间型等诊断靠肛门指检肛门镜检查探针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儿童优先保守治疗成人糖尿病需控血糖老年人加强营养支持。
一、肛瘘病的定义
肛瘘是肛管或直肠与肛周皮肤之间形成的异常通道,由内口、瘘管、外口三部分构成,内口多位于直肠下部或肛管,外口在肛周皮肤上,可反复流脓、肿痛等。
二、病因
1.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是肛瘘最常见的病因,脓肿自行破溃或切开引流后,脓腔壁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瘘管。
2.肛腺感染:肛腺开口于肛管直肠交界处,易受粪便污染引发感染,感染蔓延可形成肛瘘。
三、临床表现
1.肛周流脓:外口持续或间断流出少量脓性、血性、黏液性分泌物,污染内裤,刺激肛周皮肤引起瘙痒。
2.肿痛:当瘘管堵塞或引流不畅时,可出现局部肿痛,脓液引流后症状缓解。
3.瘙痒:分泌物刺激肛周皮肤,导致瘙痒不适,甚至出现湿疹样改变。
四、分类
1.按瘘管位置分
低位肛瘘:瘘管位于外括约肌深部以下。
高位肛瘘:瘘管位于外括约肌深部以上。
2.按瘘管与括约肌关系分
肛管括约肌间型:最常见,内口在齿状线附近,瘘管在括约肌间行走。
经肛管括约肌型:瘘管穿过外括约肌、坐骨直肠间隙。
五、诊断方法
1.肛门指检:可触及硬结样内口及条索状瘘管。
2.肛门镜检查:观察内口位置及直肠黏膜情况。
3.探针检查:通过探针探查内口位置,但需谨慎操作,避免假道形成。
六、治疗方式
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目的是切开或切除瘘管,促进愈合。常见术式有瘘管切开术、挂线疗法等。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肛瘘:多因肛管直肠周围感染引起,优先考虑保守治疗,如局部坐浴、抗感染等,保守无效时再考虑手术,需避免过度损伤肛门括约肌影响排便功能。
2.成人特殊人群: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以利于创面愈合;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手术前后需加强营养支持,监测基础疾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