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热病症状分初期、急性期、恢复期,初期多为突然高热伴头痛等类似流感症状,儿童更敏感、成人基础病可掩盖;急性期发热再升、有黄疸、出血倾向、肾脏损害,儿童症状发展快严重、老年病情凶险;恢复期体温等渐复常但有乏力等,儿童需补营养、老年逐步增活动量防反复。
初期:一般在感染黄热病毒后3-6天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热,体温可迅速升高至39-40℃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有腰背疼痛较为明显的情况,此阶段症状类似流感,但具有一定特异性。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身体机能与成人不同,可能在初期症状上表现得更为敏感,发热可能会引起儿童惊厥等表现;而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成人患者,初期的全身不适等症状可能会被基础疾病所掩盖,需要仔细鉴别。
急性期:发热持续3-4天后,部分患者体温可暂时下降,进入缓解期,但随后体温会再次上升,进入急性期的典型表现阶段。此阶段除了持续高热外,还可能出现黄疸,这是黄热病较为特征性的表现之一,是由于病毒侵犯肝脏,导致肝功能受损,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同时,患者可能出现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鼻出血、皮肤瘀点瘀斑等,这与病毒影响凝血功能有关。另外,还会有肾脏损害的表现,如尿量减少、蛋白尿等,这是因为病毒累及肾脏,导致肾功能出现异常。在这个阶段,儿童由于身体器官发育尚未成熟,肝脏、肾脏等器官对病毒的耐受能力较差,黄疸和出血等症状可能会发展得更快更严重;老年患者则可能因为身体机能衰退,各器官功能储备下降,病情进展可能更为凶险,需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恢复期:如果患者能够渡过急性期,就会进入恢复期。体温逐渐恢复正常,黄疸开始消退,出血倾向逐渐减轻,尿量恢复正常等。但在恢复期,患者仍可能存在乏力、虚弱等情况,需要一段时间来恢复体力。儿童在恢复期需要注意营养的补充,以促进身体的恢复,由于儿童的生长发育需求,合理的营养摄入对其恢复至关重要;老年患者在恢复期要注意逐步增加活动量,避免过度劳累,因为老年患者身体机能恢复相对较慢,过度劳累可能会导致病情反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