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主要由病原体入侵所致,常见入侵途径有上行(为最主要途径,女性因尿道短宽靠近肛门发生概率高于男性)、血行(相对少见,见于免疫力极度低下或有严重基础疾病者)、淋巴道(更为罕见);局部防御机制受损包括尿路梗阻(如结石、增生、畸形致尿液引流不畅使细菌繁殖引发感染)、尿道黏膜损伤(导尿等操作致黏膜损伤利于细菌入侵);机体免疫力低下涉及糖尿病、前列腺增生、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及长期滥用抗生素、不注意个人卫生、性生活频繁等生活方式因素易增加感染风险。
一、病原体入侵途径
尿路感染主要由病原体侵入尿路所致,常见病原体包括大肠埃希菌等肠道革兰阴性杆菌。
上行感染:此为最主要的感染途径,绝大多数尿路感染由此引发。细菌自尿道外口进入尿道,继而沿尿道上行至膀胱、输尿管甚至肾盂,在尿路定植繁殖引发感染。女性尿道短而宽且靠近肛门,大便中的细菌易污染尿道,故女性发生上行感染的概率高于男性。
血行感染:相对少见,细菌从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灶经血运播散至肾脏和尿路引发感染。例如,皮肤感染灶的细菌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尿路,常见于机体免疫力极度低下或患有严重基础疾病者。
淋巴道感染:更为罕见,盆腔和下腹部的淋巴管与肾周围的淋巴管存在交通支,肠道内的细菌可通过淋巴管途径感染尿路。
二、局部防御机制受损
尿路梗阻:如尿路结石、前列腺增生、先天性尿路畸形等可导致尿液引流不畅,使尿液中细菌不易被冲洗清除,从而在局部大量繁殖引发感染。
尿道黏膜损伤:导尿、尿道器械检查等操作可能损伤尿道黏膜,为细菌入侵提供便利条件。
三、机体免疫力低下
特殊人群: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免疫力下降,且高血糖环境利于细菌生长繁殖,易发生尿路感染;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者,因排尿不畅,尿液潴留增加了细菌感染的机会;婴幼儿尿路解剖结构发育不完善,也容易发生尿路感染。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滥用抗生素可导致菌群失调,增加尿路感染风险;不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会阴部清洁不当,会使细菌更容易侵入尿道引发感染;性生活频繁者,由于机械性摩擦等原因,也可能增加尿路感染的发生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