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指检是结直肠癌诊断方法之一可触及直肠内病变情况。
一、定义
结直肠癌是发生于结肠或直肠的恶性肿瘤,是全球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包括结肠癌与直肠癌,其发生是遗传、饮食、肠道慢性炎症等多种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病因
1.遗传因素:某些遗传性疾病可增加发病风险,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其结肠内易形成大量腺瘤性息肉,若不及时干预,极易恶变发展为结直肠癌;林奇综合征等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综合征也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2.饮食因素:长期摄入高脂肪、低纤维的饮食,会使肠道内致癌物质接触时间延长,增加结直肠癌发病几率;而缺乏新鲜蔬菜水果的饮食结构也不利于肠道健康。
3.肠道慢性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黏膜长期处于炎症状态,反复修复过程中易发生癌变,病程超过10年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直肠癌发病风险显著升高。
三、临床表现
1.早期症状:早期常无明显特异性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仅有排便习惯轻度改变,如偶尔出现排便次数略增或略减等。
2.进展期症状
排便习惯与性状改变:可出现腹泻、便秘或两者交替,大便中带血(可为鲜红色或暗红色)、黏液便等,肿瘤增大堵塞肠道时还可出现大便变细等情况。
腹部不适:表现为腹部隐痛、胀痛等,随着肿瘤进展,可能出现肠梗阻相关症状,如腹痛加剧、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
全身症状:患者可出现消瘦、乏力、贫血等表现,长期慢性失血及肿瘤消耗会导致这些全身症状逐渐加重。
四、高危因素
1.年龄:40岁以上人群结直肠癌发病率逐渐升高,是结直肠癌的高发年龄段。
2.个人病史:有结直肠息肉病史者,尤其是腺瘤性息肉,若未及时处理,发生癌变风险较高;患有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且病程较长的患者。
3.家族史:有结直肠癌家族史的人群,相比普通人群发病风险明显增加。
4.生活方式:长期吸烟、过量饮酒、久坐不动、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结直肠癌发病风险。
五、诊断方法
1.粪便隐血试验:作为结直肠癌初筛手段,可检测粪便中是否存在微量血液,阳性结果需进一步检查。
2.直肠指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