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结石需增加水分摄入以稀释尿液促小结石排出,调整饮食结构限制高草酸高嘌呤食物摄入、增加富含枸橼酸食物,适度进行适合各年龄段的运动,有肾结石病史者定期监测随访以及时发现结石变化并调整生活方式。
一、增加水分摄入
充足水分摄入可显著增加尿量,尿液稀释后能减少晶体沉积,促进小结石排出。一般建议每日饮用2.5~3升无咖啡因、无酒精的液体,如白开水等。个体需根据环境温度、自身活动量等调整,例如高温环境或大量出汗时应适当增多饮水量,对各年龄段人群均适用,儿童需保证足够液体摄入以稀释尿液,降低结石形成风险。
二、调整饮食结构
1.1限制高草酸食物摄入
高草酸食物如菠菜、甜菜、巧克力、坚果等过量摄入会增加尿草酸排泄,进而促进结石形成。成人应适量限制此类食物摄入,每日菠菜摄入量可控制在合理范围,儿童需依据年龄适当调整,避免草酸摄入过多。
1.2控制高嘌呤食物
动物内脏、海鲜、肉汤等属高嘌呤食物,过多摄入会使尿酸生成增加,尿酸结石患者需严格控制。成人每周高嘌呤食物食用次数建议不超2~3次,儿童应避免过多接触,以防尿酸水平升高引发结石。
1.3增加富含枸橼酸的食物
柑橘类水果、猕猴桃等富含枸橼酸,枸橼酸能抑制尿液中结石形成物质结晶,可适当增加此类食物摄入。成人每天可食用1~2个柑橘类水果,儿童可根据年龄选择合适量,辅助预防结石。
三、适度运动
适当运动如跳跃、跑步等有助于小结石排出,运动时身体震动可促使结石向尿道方向移动。不同年龄段人群运动方式与强度需调整,儿童可选择跳绳、踢毽子等轻松运动,每天运动15~30分钟;成人可依据自身健康状况进行中等强度运动,每周运动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但已有较大结石或处于急性发作期患者需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结石移动致疼痛加剧。
四、定期监测与随访
定期进行尿液检查、超声等检查,监测结石情况及尿液成分变化,依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生活方式。有既往肾结石病史人群更需密切随访,例如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泌尿系统相关检查,儿童有肾结石病史者需在医生指导下定期监测,以便及时发现结石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