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全人群总体病死率相对较低但有人群差异,老年人、基础疾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后重症及死亡风险高,不同变异株致病性有差异,老年人应加强健康管理、积极接种疫苗等防护,基础疾病患者需控制基础疾病、监测病情,免疫功能低下者要严格防护、尽早就诊治疗。
一、总体病死率情况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全人群总体病死率相对较低,依据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统计,其总体病死率约处于0.2%-2%区间,但这一数据存在显著的人群差异影响。
二、高危人群病死率差异
1.老年人:65岁以上老年人感染后发生重症及死亡的风险明显高于年轻人群。这是因为老年人机体各项生理功能衰退,免疫系统功能减弱,更难抵御病毒侵袭,且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增加了病情恶化的可能性。
2.基础疾病患者:患有慢性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糖尿病、慢性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免疫功能低下性疾病(如艾滋病等)的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后更易发展为重症,病死率显著升高。这是由于基础疾病会削弱机体的整体健康状况和对病毒的应对能力,使得病情更难控制。
3.免疫功能低下者:如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恶性肿瘤晚期患者等,其自身免疫系统对病毒的识别和清除能力下降,感染新冠病毒后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风险较高。
三、变异株影响
不同新冠病毒变异株的致病性存在差异,例如奥密克戎变异株相较于原始株和德尔塔变异株,其所致疾病的重症率和死亡率有所降低,但对于上述高危人群,仍不可掉以轻心,需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应加强健康管理,积极接种新冠疫苗以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日常生活中做好防护,如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等,定期监测基础疾病指标,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
基础疾病患者:需严格控制基础疾病稳定,遵循医嘱规范用药,感染新冠病毒后要密切监测自身病情变化,如有不适及时就医,必要时住院治疗。
免疫功能低下者:要采取更严格的防护措施避免感染,一旦感染需尽早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加强支持性护理以提高机体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