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早期症状是什么
结肠癌和直肠癌会引发排便习惯改变,包括排便次数和性状变化;导致肠道不适,有腹痛、腹部不适等表现;还会带来全身症状,如消瘦、乏力等,不同年龄、生活方式人群表现有差异,有相关病史或家族史人群需格外警惕。
一、排便习惯改变
排便次数变化:结肠癌和直肠癌患者早期可能出现排便次数增多或减少的情况。例如部分患者会变得比以往更频繁地去厕所排便,这是因为肿瘤刺激肠道,导致肠道蠕动功能紊乱。从年龄角度看,中老年人群相对更易出现这种因肠道功能随年龄衰退后受肿瘤影响的情况;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群肠道蠕动本就相对缓慢,更易受肿瘤干扰出现排便次数改变。
排便性状改变:粪便可能变细,这是由于肿瘤占据肠道空间,使粪便通过受阻。另外,还可能出现便血情况,多为暗红色血便,这是肿瘤表面破溃出血所致。对于有肠道疾病病史的人群,如曾患溃疡性结肠炎等,出现排便性状改变时更需警惕结肠癌和直肠癌的可能。
二、肠道不适症状
腹痛:早期可能出现腹部隐痛,疼痛位置不固定,这是因为肿瘤生长刺激肠道神经。不同年龄人群对腹痛的感知和表述可能不同,老年人可能对疼痛的敏感性相对降低,表述不典型;从生活方式看,长期精神紧张、压力大的人群可能因神经功能紊乱对腹痛的感受更明显。
腹部不适:常表现为腹部胀满感、不适感,这是由于肠道功能受肿瘤影响,消化和蠕动功能异常。有家族结肠癌或直肠癌病史的人群属于高危人群,更应关注自身腹部不适情况,一旦出现需及时就医检查。
三、全身症状
消瘦:早期可能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消瘦,这是因为肿瘤细胞消耗人体营养物质,且肠道功能受影响导致营养吸收障碍。年龄较大的人群本身基础代谢率降低,若出现消瘦情况更应引起重视;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营养不良、过度节食的人群也易在患病后较早出现消瘦表现。
乏力:患者会感觉全身疲倦、没有力气,这与肿瘤导致的机体代谢紊乱、营养物质缺乏等因素有关。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可能本身就易乏力,若出现异常加重的乏力情况需排查肠道疾病;有长期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自身抵抗力和体力基础较差,更易出现乏力且难以及时察觉与肠道肿瘤的关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