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是人体最大器官起屏障保护作用有常驻菌群,挤痘致皮肤破损时细菌可通过破损处入血,进入血液的细菌随循环播散引发全身性感染成败血症,儿童因皮肤娇嫩且免疫力低更易,免疫力低下人群风险更高,日常要保持皮肤清洁,避免随意挤压面部危险三角区痘痘以防更严重并发症及败血症。
一、皮肤结构与细菌的基础关系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起到屏障保护作用,表面存在常驻菌群。正常情况下,皮肤屏障完整可抵御细菌等病原体入侵。当挤压痘痘时,可能导致皮肤破损,皮肤屏障被破坏,原本存在于皮肤表面的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常见致病菌)便有机会通过破损处进入皮下组织。
二、细菌入侵血液引发败血症的机制
1.细菌进入血管系统:挤痘造成的皮肤破损为细菌打开了进入体内的通道,细菌可通过破损处的毛细血管或淋巴管进入血液循环。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产生多种毒素和酶,具有较强的侵袭力,一旦进入血液,便开始在血流中播散。
2.全身性感染的发生:进入血液的细菌会随着血液循环遍布全身,在各个组织器官中定植、繁殖,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会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导致发热、寒战、心率加快等全身症状,若不及时控制,就会发展为败血症。败血症可影响多个器官功能,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三、不同人群的风险差异及注意事项
1.儿童群体:儿童皮肤更为娇嫩,挤痘时更容易造成较深的皮肤破损,且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细菌更容易入侵血液引发败血症。家长应教育儿童不要随意挤压痘痘,若痘痘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处理。
2.免疫力低下人群:如患有糖尿病、艾滋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自身免疫力较弱,挤痘后发生败血症的风险更高。这类人群需特别注意皮肤的护理,避免皮肤损伤,一旦发生皮肤破损相关情况,应及时采取消毒等处理措施,并密切观察自身状况,如有发热、局部红肿加重等异常,需尽快就医。
3.其他人群:日常应保持皮肤清洁,避免随意挤压痘痘,尤其是面部“危险三角区”的痘痘(鼻根与两侧口角连线形成的区域),此处血管丰富且与颅内静脉窦相通,挤痘时细菌更易逆行进入颅内,引发更严重的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同时也增加了发展为败血症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