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小肠下坠的治疗分为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非手术适用于一岁以下婴幼儿(观察,避免增加腹压)及不能耐受手术的年老体弱患者(用疝气带,注意控制基础疾病);手术有传统疝修补术(一般情况好者)、无张力疝修补术(大部分患者)、腹腔镜疝修补术(双侧或复发疝等),术后均需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等,婴幼儿防哭闹、防感染,年老体弱防并发症。
一、非手术治疗
1.适用情况及原理
对于一岁以下的婴幼儿,由于其腹壁肌肉可随着生长发育逐渐强壮,有自行愈合的可能,可采取保守观察。因为婴幼儿的腹肌在发育过程中有逐渐增强的趋势,部分疝气有自愈的机会。
对于年老体弱或伴有严重疾病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可使用疝气带。疝气带通过压迫疝环,阻止疝内容物突出,但需要长期佩戴,且可能会引起皮肤压疮等问题,使用时要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情况。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幼儿患者:家长要密切观察疝气情况,避免婴幼儿长时间哭闹、咳嗽等增加腹压的情况,因为这些因素会加重疝气症状。同时,要定期带婴幼儿就医复查,评估疝气的变化情况。
年老体弱患者:要注意控制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要积极控制肺部感染,避免频繁咳嗽;有前列腺增生的患者要积极治疗,缓解排尿困难,因为这些情况都可能导致腹压升高,加重疝气。
二、手术治疗
1.手术方式及适用情况
传统疝修补术:是比较经典的手术方式,通过缝合修补疝环缺损。适用于一般情况较好、没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但术后疼痛较明显,恢复相对较慢。
无张力疝修补术:使用人工补片进行修补,具有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适用于大部分疝气患者,尤其是复发性疝气患者。
腹腔镜疝修补术:通过腹腔镜进行操作,创伤小、恢复快、美观。适用于双侧疝气、复发疝等情况。
2.术后注意事项
对于所有手术患者,术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一般建议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婴幼儿术后要特别注意保持安静,减少哭闹,防止腹压升高影响手术效果。同时,要加强切口护理,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年老体弱患者术后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注意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因为这类患者身体机能较差,术后并发症风险相对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