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肛即直肠黏膜肛管直肠全层及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肛门外,儿童因骶骨弯曲未完全形成等及慢性腹泻便秘等致病因,成人因盆底肌肉薄弱等及长期腹压增加等致病因,有初期肿物小排便脱出便后可还纳进展后需手助还纳等肿物脱出表现及伴随排便不尽感等症状,通过肛门指诊结合直肠镜检查诊断,儿童养成良好排便习惯等非药物治疗,成人行盆底肌锻炼等,特殊人群中儿童需家长协助复位等,老年防便秘咳嗽等,女性产后重盆底康复,慢性疾病者积极治基础病降低腹压影响。
一、脱肛的定义
脱肛即直肠脱垂,是直肠黏膜、肛管、直肠全层及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并脱出肛门外的病症。
二、病因分析
1.儿童因素:多因骶骨弯曲度未完全形成,盆底肌肉发育不完善,加之可能存在慢性腹泻、便秘等情况,易引发直肠脱垂。
2.成人因素:与盆底肌肉薄弱、肛门括约肌松弛、长期腹压增加(如慢性便秘、长期腹泻、慢性咳嗽等)、多次分娩致盆底组织损伤、年老体弱致盆底组织松弛等相关。
三、临床表现
1.肿物脱出:初期肿物较小,排便时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病情进展后,肿物脱出需手助还纳,甚至咳嗽、站立时亦可脱出。
2.伴随症状:可有排便不尽感、肛门坠胀感,部分患者伴便血。
四、诊断方法
通过肛门指诊评估肛门括约肌功能及直肠情况,结合直肠镜检查观察直肠脱垂程度、黏膜状态等以明确诊断。
五、非药物治疗措施
1.儿童患者:养成良好排便习惯,缩短排便时间,排便后轻柔复位并休息,避免长时间蹲厕。
2.成人患者:进行盆底肌锻炼(如凯格尔运动)以增强盆底肌肉力量;避免长期腹压增加因素,如积极治疗慢性咳嗽、便秘等;日常注意避免过度用力排便。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身体处于发育阶段,直肠脱垂多与骶骨弯曲未完善等有关,家长需协助孩子保持大便通畅,发生脱垂时轻柔复位,避免粗暴操作。
2.老年患者:体质虚弱、盆底组织松弛,需预防便秘、咳嗽等增加腹压的情况,可适当进行温和身体活动以增强体质。
3.女性患者:若因多次分娩致直肠脱垂,产后应重视盆底康复锻炼,减少腹压增加因素。
4.慢性疾病患者:如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致长期咳嗽者,需积极治疗基础疾病,降低腹压对直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