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早期可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如周期改变、腹泻便秘交替,大便性状变细、带黏液脓血,有暗红色或鲜红色血便易与痔疮混淆,有腹部隐痛胀痛且部位不固定,少数可摸到质地较硬可移动或固定肿块,还可能因长期慢性失血及肿瘤消耗出现贫血、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
一、排便习惯改变
直肠癌早期可能出现排便习惯的异常,如原本规律的排便周期发生改变,出现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的情况。这是由于肿瘤刺激肠道黏膜,影响肠道正常的蠕动和分泌功能,导致肠道功能紊乱。例如,相关研究表明,约15%-20%的直肠癌患者早期会首先表现为排便习惯的改变。
二、大便性状改变
大便的形状、质地等会发生变化,常见大便变细,这是因为肿瘤占据肠道空间,使粪便通过受阻;还可能出现大便带黏液,甚至黏液脓血便。肿瘤生长过程中破坏肠道黏膜,导致分泌物增加及出血,从而使大便性状改变,这一症状在临床中较为常见,约30%以上的直肠癌早期患者会出现大便性状改变的情况。
三、便血
直肠癌早期可能出现便血症状,多为暗红色或鲜红色的血便,出血量一般不多,但可反复出现。这是因为肿瘤表面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与粪便混合所致。需要注意的是,便血症状易与痔疮等疾病混淆,临床需加以鉴别,约20%-30%的直肠癌早期患者以便血为首发症状。
四、腹痛
部分直肠癌患者早期会出现腹部隐痛或胀痛,疼痛部位多不固定。这是由于肿瘤刺激肠道,引起肠道痉挛或肿瘤导致肠道部分梗阻等情况,进而产生腹痛症状。一般疼痛程度相对较轻,但会持续存在或间歇性发作,约10%-15%的直肠癌早期患者会出现腹痛表现。
五、腹部肿块
少数直肠癌患者在早期可于腹部摸到质地较硬、可移动或固定的肿块。这是肿瘤本身增大或伴有周围组织浸润、转移形成的肿块,当肿瘤生长到一定大小且位置表浅时可被触及,但需注意该症状出现相对较晚,约5%-10%的直肠癌早期患者可触及腹部肿块。
六、全身症状
由于肿瘤长期慢性失血及肿瘤消耗等因素,患者可能出现贫血、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等;消瘦是因为肿瘤消耗机体营养物质;乏力则是身体处于消耗状态的综合体现,约10%-20%的直肠癌早期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