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急性发热期多突发高热伴全身症状、消化道症状及皮疹,极期有出血倾向、休克表现、肝大及贫血,儿童症状不典型、孕妇可致胎儿不良影响、老年人易诱发加重基础病需多器官监测支持。
一、急性发热期症状
登革热患者在急性发热期多表现为突发高热,体温可在24~48小时内迅速升至39~40℃,且常持续2~7天。同时,多数患者会出现全身症状,如剧烈头痛、眼眶后疼痛(因眼后组织水肿等导致)、肌肉痛(全身肌肉包括四肢、腰背等部位酸痛)、关节痛(多为大关节,如膝关节、肘关节等,疼痛较为明显),部分患者还伴有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此外,约半数患者会出现皮疹,多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也可见猩红热样皮疹、荨麻疹等,皮疹通常先出现在四肢远端,然后向躯干发展,一般持续3~4天消退。
二、极期症状
1.出血倾向:部分患者进入极期后会出现明显的出血表现,如皮肤瘀点、瘀斑,还可能有鼻衄(鼻出血)、牙龈出血等,严重时可出现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黑便)、颅内出血(可出现意识障碍、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等,出血倾向与病毒导致的血管通透性增加等病理变化相关。
2.休克表现:少数患者会发生休克,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速(脉搏次数增快且细弱)、血压下降等,这是由于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外渗,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所致,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危及生命。
3.其他表现:部分患者在极期可出现肝大情况,这与病毒对肝脏的影响有关,同时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表现,如面色苍白等。
三、特殊人群症状特点
1.儿童:儿童感染登革热时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高热更易突发且持续时间可能相对较长,消化道症状如呕吐、腹泻等可能更为突出,且儿童对休克等严重情况的耐受能力较差,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2.孕妇:孕妇感染登革热后,除了面临自身发热、出血等常规症状外,还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如增加早产、胎儿宫内发育受限等风险,需加强母婴监测。
3.老年人:老年人感染登革热时,基础疾病可能会被诱发或加重,如本身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可能因发热、休克等出现心血管功能进一步恶化,且老年人的免疫功能相对较弱,病情进展可能更为复杂,需注重多器官功能的监测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