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下血尿是指显微镜检尿高倍视野红细胞超三个且肉眼无血色其常见原因有肾小球疾病非肾小球疾病含感染结石肿瘤全身性疾病及其他因素检查方法有尿常规和泌尿系统影像学临床意义为肾小球源性提示肾病变非肾小球源性关联其他部位病变不同人群需结合具体情况综合分析。
一、定义
镜下血尿是指通过显微镜检查尿液时,每高倍视野下红细胞数超过3个,但肉眼观察尿液外观无血色的病理状态。
二、常见原因
(一)肾小球疾病
如急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等,因肾小球滤过膜受损,红细胞漏出进入尿液导致镜下血尿,此类血尿多伴随蛋白尿、水肿等表现。
(二)非肾小球疾病
1.泌尿系统感染:细菌等病原体侵袭泌尿系统,引发炎症反应,可致黏膜充血、出血,出现镜下血尿,常伴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2.泌尿系统结石:结石摩擦泌尿系统黏膜,导致黏膜损伤出血,进而引起镜下血尿,部分患者可有腰腹部疼痛等表现。
3.泌尿系统肿瘤:如肾癌、膀胱癌等,肿瘤组织生长侵袭血管或黏膜,可出现镜下血尿,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常为无痛性血尿。
(三)全身性疾病
像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因凝血机制异常易导致出血,可表现为镜下血尿;另外,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累及泌尿系统引发镜下血尿。
(四)其他因素
剧烈运动后可能出现暂时性镜下血尿,与运动导致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或肾组织轻微损伤有关;某些药物(如抗凝剂)的使用也可能诱发镜下血尿。
三、检查方法
(一)尿常规检查
是初步筛查镜下血尿的常用方法,通过离心尿液后镜检红细胞数量明确是否存在镜下血尿,并可初步判断可能的病因方向。
(二)泌尿系统影像学检查
如泌尿系统超声、CT等,可帮助排查泌尿系统结石、肿瘤、畸形等结构性病变,协助明确镜下血尿的病因。
四、临床意义
肾小球源性镜下血尿往往提示肾脏本身存在病变,需进一步评估肾小球功能等;非肾小球源性镜下血尿则多与泌尿系统其他部位的病变相关,结合具体伴随症状及检查可明确具体病因。不同年龄、性别等人群镜下血尿的临床意义有差异,儿童需警惕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等,老年人要重点排查泌尿系统肿瘤,女性患者需关注泌尿系统感染等情况,均需结合个体具体病史、体征等综合分析判断。